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对推动兵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兵团发展的体制难题,如团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和政事不分依然存在,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维稳戍边能力仍需加强,与加快推进兵团“三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创新团场管理体制,明确团场“党政军企”职能,保证团场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才能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本文把团场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当前团场管理体制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区位条件等因素,提出创新团场管理体制,并对创新团场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方式分别对团场管理体制变迁进行理论分析。从路径分析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存在观念的粘滞使团场管理体制对计划体制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传统体制长期运行所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分享垄断权利与垄断租金,必然维护已有的制度安排,这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加大了制度变迁的成本;以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承包职工及其家庭主体地位不突出,不具备完全自主的经营权。从制度变迁方式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变迁属于以兵团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并且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2)本文结合近年来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数据结果显示,团场总体上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事业稳步提高,职工生活显著改善;但团场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行政职能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等,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政企不分、企业活力不足,农业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社会管理体制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社会组织少等,维稳戍边体制存在职工队伍老龄化、民兵队伍不稳定等问题。(3)本文重新界定团场功能,提出了团场分类管理的观点,并构建了经济协调、社会稳定、文化示范、生态卫士和维稳戍边五位一体的评价团场屯垦戍边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组合权重为团场屯垦戍边能力得分排名,得出了不同团场因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屯垦戍边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为了每一个团场能够依据自身优势能够发挥其功能,确定出经济发展型团场、维稳戍边型团场和生态型团场。进而选取经济社会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将144团场划分为三个梯队,对三个梯队比较分析确定第一梯队团场为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同时在分析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基础上,确定了以维稳戍边功能为主的团场,结合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团场,为分类推进团场管理体制创新,为适当划分不同梯度团场提供参考。(4)以改革试点团场调查问卷和争先进位活动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设置了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试点团场绩效评价,得出了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团场改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政企分开不彻底;二是经济体制方面,如团场公司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效率不高,团场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三是社会管理方面,特殊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社区性质不明确、经费不足等。(5)本文总结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典型模式,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团镇合一”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健全团场政府职能提供了有效路径;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以1团金沃农业经营公司为例,总结了公司实践经验,为团场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进行探索,但是团场是否成立经营性公司要因团场实际情况而异;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125团通过撤并连队进社区,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将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这种模式腹心团场可以借鉴,然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还要充分考虑其维稳戍边的职能,探索适合其履行职责使命的社会管理模式;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185团探索“精兵+皆兵”战略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为边境团场戍边职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6)本文对不同类别团场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建议。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完善已建镇团场的政府职能(部分执法权),同时加快未建镇团场建镇步伐,要精简机构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团场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维稳戍边型团场逐步成立建制镇,机构设置中单独设置政法、统战机构,按照“授权清单”设立财政所,逐步承接城镇、交通、农业等执法权,不但完善团场政府职能。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实现“政企”分开,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同时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确立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连队经济发展;维稳戍边型团场要从实际出发组建市场竞争性公司,稳固连队的基础性地位,多措并举聚集人口,稳固团场根基;生态型团场要处理好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大对其生态补偿力度。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探索连队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维稳戍边型团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党的核心领导,创新对流动人口管理,戍边团场加大聚集人口力度,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维稳团场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足问题。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重经济、轻维稳”观念,多种途径创新民兵编组形式,提高民兵应急战斗能力;维稳戍边型团场要转变“重维稳、轻经济”观念,保障维稳戍边经费,推行义务民兵制度,提高兵地联合维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