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紧接着“十八大”提出了系列推进文化强国的新思维。本文认为,文化兴农是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兴农的内涵是什么及为什么说文化兴农是文化强国的基础,论文首先解答了这两个问题。文化兴农依靠什么,文章基于“三农”视野构建了文化兴农的要素。更重要的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治,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薄弱,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远未及“兴”的程度,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实属重中之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宏观层面和当下要务两个角度进行策略研究,希望对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有所裨益。本文的研究路线是,通过梳理我党历史上的几次重要文化方针,指出文化为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如今,我党更是首次将文化问题被提升到战略层面,文化强国是我党的新识。“三农”视角,认为农村、农民、农业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文化兴农需要“农村文化的建设、农业文化品质的塑造、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三方面共同使力。“三农”文化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农民是主体,应注重激发农民文化参与、创造热情;政府主导,政府要协调投入与扶持力度、加强监管与问责;NGO(非政府组织)构成“公民社会”的核心,要赋予其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蓬勃生机。同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云计算技术风起云涌之时,它的“三农”应用前景又几何?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以期为改善农村文化现状建言。文章借鉴了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论文的谋篇布局。创造性地提出文化兴农是文化强国的基础及解答文化兴农与科技兴农的关系;“三农”视角构建的文化兴农要素里包含文化多功能农业、文蕴景观农业、新型农艺农民等新的提法。宏观角度策略分析,认为政府在扶持与投入的时候要注重投“资”与投“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建与管、建与用”的矛盾;激活农村文化队伍的创造活力以及走品牌发展之路等等。立足当下进行策略探讨,主张农村文化建设要培育NGO在农村的生存土壤;借助云计算技术为“三农”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文化科技服务;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等拉动农民文化消费,力争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