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归因认知过程论、韦纳的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助与归因等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整群抽样法、等组前后测、T检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Y市S、E、Z三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其结果对中学物理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三章探讨归因理论基础。第四章基于三次调查的结果,参考一线教师和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得到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正式问卷。利用正式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一般特点:初中生一般是倾向于做内部可控性归因,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有较高的兴趣。教师教学被学生认为是影响他们取得考试结果的重要因素。2.不同性别:全体男女学生普遍倾向于作内部归因。不同性别之间在考题难度、物理实验、学习兴趣、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方面差异不显著。考试成功时,男女生在学习兴趣、能力、答题策略等因素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在班级氛围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考试失败时,男女在各项原因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不同年级:不同年级之间的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考试成功时,不同年级在教师教学上差异极其显著;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差异非常显著;平时努力上差异显著,其它方面差异不明显。考试失败时,不同年级在平时努力、教师教学、考题难易的等级评定存在非常明显地差异,其它原因差异不明显。4.不同成就水平:不同成就水平的初中生存在极显著差异的归因方式。第五章归因训练及结果分析,在S中学选取八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归因训练,其结果表明:经过两个月训练学生归因更积极。考试成功时,学生主要作努力、方法归因,有利于增强对未来的期望。考试失败时,作缺乏努力或方法不对,答题策略不对等方面归因,有利于避免学生认为自己笨,学不好等心理暗示,使其维持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初中生不存在显著的“自利性归因偏差”。第六章结论及对策,根据前面的研究提出相关对策。本文的创新在于:(1)编制了一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问卷。(2)得到了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的一般特点。(3)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并得到了有意结果。(4)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有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