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具有高的理论储锂比容量(4200mAhg~(-1))、较低的工作电位平台、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替代商业化石墨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存在剧烈的体积效应,容易导致颗粒机械粉化/破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动态重构以及电极内部导电环境丧失。针对上述瓶颈问题,人们通过对材料进行纳米化如制备硅纳米球、硅纳米线、硅纳米管、硅纳米中空球、硅纳米多孔结构,以及构筑“yolk-shell”特殊构型的Si@void@C复合材料等多种优化途径,使硅基负极的电化学循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