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点(CDs)是一种新型的零维荧光纳米材料。自从2004年首次发现CDs以来,过去十几年见证了CDs在多模式生物成像、传感、光化学能量存储和催化方面的蓬勃发展。CDs具有优良的光稳定性、可调谐的发射波长、良好的水溶性和低的毒副作用,已被广泛用作荧光探针。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合成功能化碳点,基于CDs与分析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ON-OFF-ON”或“ON-OFF”体系响应,建立了三种新型传感方法,成功应用于对苯二酚(HQ)、香草醛和5-氨基水杨酸(5-ASA)的检测。本论文工作包括三个部分:1.基于蓝色发光氮硫磷共掺杂碳点荧光法测定对苯二酚我们利用乙二醛和水胺硫磷为原料,合成了具有明亮蓝色荧光的NPSCDs,并进一步探索了使用NPSCDs-Fe3+体系用于HQ的高效检测。在间苯二酚(RC)和邻苯二酚(CC)存在的情况下,该策略对HQ的检测也是有效的,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以乙二醛和水胺硫磷为前驱体,在140℃水热处理4小时制备了NPSCDs。该方法以乙二醛为碳源,以水胺硫磷为氮源、硫源、磷源。由于NPSCDs表面覆盖了丰富的官能团,NPSCDs很容易与Fe3+配位,诱导NPSCDs聚集和荧光猝灭。在CDs-Fe3+体系中加入HQ后,由于HQ和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CDs解聚。HQ和Fe3+的相互作用导致NPSCDs的荧光恢复。根据NPSCDs显著的荧光变化,可以检测HQ。此外,该方法可用于水样和显影剂中HQ的定量检测。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策略可以扩展到环境样品中的其他分析物。2.基于碳点荧光体系构建香草醛传感方法我们开发了氮掺杂碳点(NCDs)作为用于定量检测香草醛的新型荧光探针。通过这种简便,低成本的一步水热碳化途径合成NCDs,其中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酪氨酸作为N-掺杂剂。在330 nm激发下,合成的NCDs荧光在430 nm处显示出较强的蓝色。发现NCDs的荧光强度通过添加香草醛猝灭,这可能归因于非荧光基态复合物的形成。在最佳条件下,NCDs荧光探针在1.0260μM的浓度范围内观察到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25μM。基于NCDs荧光探针,构建的检测香草醛的方法,应用于食品(精油、饼干或酸奶)中香草醛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3.基于碳点荧光体系构建5-氨基水杨酸传感方法我们利用ATP和对甲基苯胺为前驱体,合成的NPCDs具有中等的量子产率和明亮的蓝色荧光,通过调控前体比(ATP:对甲基苯胺),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优化了NPCDs的发光性质,采用荧光检测技术构建一个高灵敏度测定5-ASA的传感平台。当5-ASA的浓度在0.50130μM范围内,与NPCDs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3μM。该方法简便、灵敏、成本低,已成功应用于实际药物中5-ASA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