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硫醇(酚)化合物催化和反应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n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硫醇(酚)化合物在半导体、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稀土含硫配合物在Michael加成反应、催化烯烃聚合、催化异氰酸苯酯聚合、催化己内酯等聚合及小分子如PhNCS, PhNCO等对稀土含硫化合物中的Ln-S键插入反应等,表现出较为特殊的催化及反应性能。本论文研究了硅胺稀土与苯硫酚、异丙硫醇通过质子交换反应,得到相应的稀土硫醇(酚)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催化异氰酸酯环二聚、环三聚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性能;同时还研究了稀土的2-巯基嘧啶化合物催化异氰酸酯环二聚方面的性能。一、室温下,Pr [(Me3Si)2N]3与3倍当量的苯硫酚进行质子交换反应,得到稀土硫酚化合物[Pr(SPh)3(THF)3] (1)。该化合物能催化芳香族异氰酸酯环三聚(2a-2f)及脂肪族异氰酸酯环二聚(3a-3e)。作为对照实验,与其前躯体Pr[(Me3Si)2N]3催化芳香族异氰酸酯环三聚(2a-2f)及脂肪族异氰酸酯环二聚(3b-3c)或环三聚(2g-2i)相比,催化剂[Pr(SPh)3(THF)3]在催化异氰酸酯环二聚或环三聚方面显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具有容易制备、低催化当量、高催化产率、温和的反应条件及与不同的底物兼容等优点,反应中间体4的形成支持了我们对机理的假设。这是稀土含硫化合物催化异氰酸酯环三聚的首例。化合物1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及熔点测试表征,化合物2a-2i、3a-3e及4通过了红外、核磁、质谱及熔点测试表征。二、室温下,Sm[(Me3Si)2N]3与3倍当量的异丙硫醇进行质子交换反应,得到稀土硫酚化合物[Sm(SiPr)3(THF)3] (5)。化合物5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及熔点测试表征。此外我们研究了化合物5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性能,该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几分钟内能迅速的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作为对照实验,我们也研究了Sm[(Me3Si)2N]3和1倍当量、2倍当量及过量的异丙硫醇的反应,该催化体系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过量的异丙硫醇在反应中起到了链转移剂的作用,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小。该催化体系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为一级动力学行为。三、稀土的2-巯基嘧啶化合物Li[Ln(dmpymt)4] (Ln = Pr; Nd; Sm; Eu)能催化异氰酸酯环二聚,进而消除一分子CO得到相应的取代硫脲(6, 7, 3a, 3c, 3d),该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选择性及较高的活性。这是稀土含硫化合物催化异氰酸酯环二聚的首例。所得产物6, 7, 3a, 3c, 3d通过了红外、核磁、质谱及熔点测试表征。此外,我们还对溶剂、温度、催化当量及金属原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作了探讨。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正处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的过渡期。其中,“双元学分”评价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需要。这种评价强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界
智能水凝胶是一类能够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并发生相应变化的高分子材料,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能力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葡萄糖敏感性水凝胶具有对溶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产生
膨胀石墨是一种可再生环境修复材料。它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非碳质反应物插入石墨层间,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可膨胀石墨,可膨胀石墨经过高温膨胀而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将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
<正>每名幼儿都可能存在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在幼儿身上表现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有时一种问题行为消失了,另一种问题行为又接踵而来。据初步调查,幼儿的问题行为
我国城乡各收入阶层公共卫生支出受益不平等会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个问题,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
上官云珠同志是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曾经在银幕和舞台上塑造过许多从造型和气质上都不相同的各具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性格演员,上官同志比较重视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能源利用和环境净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往往与其形貌紧密相关,其中空心结构的光催化剂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低的密度,以
圆二色谱(CD)作为一种电子吸收谱,在确定手性分子绝对构型、优势构象和跃迁性质等方面,具有其它光谱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近年来CD光谱在配位化学、药物化学和非对称催化等
对传统非轴对称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系统的液晶相变研究表明,系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系统由各向同性相进入正,负单轴向列相,进而再进入双轴向列相。当系统直接由各向同性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