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观念强调语法知识为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然而学生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不能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而提高。Hymes认为语言理论应同语言的使用联系起来,而且应与交际、文化融为一体。他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并指出,除语言能力外,交际者还应具备怎样得体地、有效地应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者必须知道该在何时、何地、以何方式来表达何种内容。在此基础上,Canale及Swain发展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使其更有影响力。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用能力,篇章能力及策略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很显然,英语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将其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语用失误问题。 语用失误首先由Jenny Thomas提出,它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本文探讨语用失误的三种类型,研究它们与文化的关系,介绍中美主流文化取向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方面的体现。本文还探讨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提出其与文化及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一个多维教学大纲,包括语法、文化及语用准则,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进行成功交流,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全文分为五大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及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勾勒全文大致的一框架。 第二章重点讨论交际能力的含义及其发展,即 Chomsky对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的区别,mpo巳对交际能力的认识,以及 Canale和 Swain对 H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探讨语用失误。探讨了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讨论了语用失误同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对中美文化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力差距与平等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和谐与直言快语。本章还探讨了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性。 第四章提出了一个多维英语教学大纲。由于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法教学仍然扮演重要角色。由于文化差异正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文化教学应当融于语言教学中。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导致了会话原则的应用差异,因此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也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维英语教学大纲将这三方面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五章为结束语,指出多维英语教学大纲的优势在于把学生目前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大纲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以适应大纲的组织及教学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应注意自身修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小麦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山东和吉林三地开展了吡虫啉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005、0.05
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现代精神的支持。历史证明忽视社会意识变革,必将阻碍现代化进程。众多原因导致了中国自晚清以来现代化历程的曲折。其中,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小农意识对现代化
鲁迅杂文把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时时关注着社 会和人生。并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赋予意象,创造出了独特的社会意象这种意 象形态。鲁迅杂文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它的经营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具体到某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代表着投资大众(包括股东自己)对该公司价值所作出的客观评价,股票价格可全面地体现公司目前和
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浩然之气”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着重阐述该理论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启示。
由于《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其所呈现的医生形象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医生职业的角色期待和对其职业伦理的边界规定。基于对1949年至2014年《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中有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
重庆市是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重庆有责任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作用、“龙头”作用和“窗口”作用。这就决定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西部
我国古代的木构建筑有着很深的造诣,它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的古建筑以其独立的建造风格和不可思议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建筑之林当中独树一帜。然而,中国古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人才竞争面临内争外夺的严峻局面,高层次紧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