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由离散的客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识别和加工客体及其关系是个体理解周围环境,以及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效交互的基础之一。工作记忆是动态保持和操作客体及其关系信息的核心认知环节。以往有关工作记忆的大量研究往往关注客体本身的存储,鲜有涉及客体关系。然而,理解客体关系在工作记忆中的储存对解释人如何加工利用关系具有关键意义。为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在动态场景下考察客体关系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旨在探明其存储容量和存储形式。研究首创“动态关系变化觉察范式”,采用动态场景呈现客体关系,要求被试记忆客体运动所体现出的相互关系,并在保持一段后检测记忆绩效,以考察被试对于客体运动关系的工作记忆特性。  实验一使用人为定义的运动关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关系变化觉察范式,测得变化觉察正确率随关系数量变化的函数,由此计算得出独立客体关系的工作记忆容量约为2对。实验二改用人们常见的客体交互运动模式呈现客体关系,得出同样结论,说明实验一结果具有普遍性。基于容量测量结果,实验三恒定各条件下关系数量均为3对,操纵关系复杂程度和存在关系的客体数量,通过被试在不同复杂程度下的记忆绩效,推测客体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储存形式。结果表明,随着关系复杂程度的增加(同时客体数量减少、关系数量不变),被试记忆绩效下降。因此可以推测,客体关系在工作记忆中并非基于客体存储,也不是基于关系存储,更有可能和客体一起形成整体表征进行存储。  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视觉工作记忆中独立客体关系的容量约为2对;客体关系与各个客体一起,以层级形式构成整体表征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其占用工作记忆资源的多少视其结构复杂程度而定。
其他文献
The beam deflectors based on electro-optic phased array(EOPA) is mainly described, and then an analysis on existing control schemes for driving the EOPA beam de
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之一的利他行为,长期以来都是研究者的关注点。随着网络使用频繁的不断提高,利他行为已延伸到网络空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95后”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