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动态演变规律,进一步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本项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的临床研究,随机选取120名于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I,STE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即实验组(54例),该组所有患者均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T2DM患者,B组即对照组(66例),该组所有患者均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合并T2DM患者。于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分别采取所有入选对象的桡动脉血液样本[16]。将全血标本置于干燥、清洁的试管中,之后常温下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2分钟,吸取35uL血清标本至样本稀释液管中混匀,取混匀后溶液100uL于检测卡样本孔中,采用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一代POCT定量分析平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MPO)浓度。采用电话或门诊等随访形式记录实验组患者于术后半年期间各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PO水平均于术后30分钟明显升高,于术后4小时达高峰,于术后12小时降至术前正常水平。实验组术后24小时MPO水平略高于术后12小时。对照组术后24小时MPO水平低于术后12小时。实验组所有临床研究对象冠脉介入手术后共有15例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包括重大出血事件2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靶血管再次行血运重建2例(右冠状动脉及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各1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例(再发急性前壁心梗2例、急性前间壁心梗1例、急性下壁心梗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术后30分钟、术后4小时及术后12小时MPO水平可预测实验组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72、0.745。 结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是反映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分钟、4小时及12小时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MPO)对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