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武器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的武器,有原子弹、氢弹等,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但在可控的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核能来为自身服务。1945年8月,美国为了加速日军投降,派飞机先后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一颗原子弹,巨大的爆炸造成20.3万人伤亡,大量建筑物被毁坏,其威力震惊了全世界,这也宣告世界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核时代。从广岛上空升起蘑菇云起,核武器以及与之相关的核战略、核能利用就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南亚第一大国的印度也不例外。印度于1947年获得独立,恰巧赶上核时代的发轫。印度的核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任总理尼赫鲁高调反对核武器,但在其女儿英迪拉·甘地任期内的1970年,印度却公开宣布印度将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试验,并于四年后成功试爆。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国家,和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确立了自己在核领域的领导者地位。美国的历届政府的核外交政策也不相同,尼克松执政时期,随着《核不扩散条约》的生效,美国不再像约翰逊时期那样关注全球核不扩散的问题,对印度核试验也不是十分重视,导致相关情报出现错误。本文试图探究尼克松政府对于印度这一时期“用于和平目的”核试验的政策并对其进行浅析。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现状、原始档案文献,相关概念的界定等内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美国自二战以来的核外交政策及印度的核战略选择,分别简要叙述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核外交政策。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以1971年12月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为节点,将尼克松政府对印发展和平目的核试验的政策分为前期和后期,即1968年至1971年和1972年至1974年。第三部分是尼克松政府前期对印度的政策抉择。第三部分是尼克松政府后期的美印关系及其对印度核试验的政策抉择。最后一部分叙述了美国政府的自我反省并对这一时期的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分析。在结语部分,本文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并结合美国对朝鲜的核政策,总结美国核外交政策的特点。当前,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又摆在了美国和中国的面前。虽然朝鲜和伊朗极端反美,与印度不同,但美国处理印度核问题时的政策仍然值得中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