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等措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直接关系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是我国较早获批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城市,在二十几年风风雨雨试办积累中,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在部分单项比赛和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中成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世界大学生比赛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赢得国家荣誉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高校体育运动也随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然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转问题特别是文化学习问题也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暴露了出来。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对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发展历程、整体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果,打造出一批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水平运动队。第二,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生源以体校运动员为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运动员学训矛盾仍然突出,学习时间不足,学生文化学习兴趣不足;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第三,影响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入学前,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学习习惯和能力欠佳;培养中,针对运动员的多元培养模式缺失;毕业后,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不足,职业规划不明。本研究的建议为: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制度。第二,高校办学层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针对性。第三,学生主观层面:优化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家长协同层面:配合学校培养目标,做好高水平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第五,五位一体:多方协调,构建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