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合作的高级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尝试与外国汽车企业组建各种战略联盟形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跨国战略联盟更具复杂性而难以管理成功,因此,与外国汽车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并不意味着合作就能实现预期的联盟目标。本文认为,提高联盟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在于建立和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联盟绩效管理体系,只有通过对联盟绩效进行管理,提高战略联盟运行的有效性,才能确保实现战略联盟的预期目标。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分析了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过程中联盟动机、联盟特点及联盟每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从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联盟绩效因素及联盟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首先,界定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明确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及外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以及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过程中联盟动机、联盟特点及联盟每一个阶段的特征。由于联盟过程性,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经历由联盟形成、联盟实施及联盟再造组成的三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其次,基于联盟过程理论识别出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其中,在联盟形成阶段,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主要有联盟伙伴间的资源状况、文化差异性和战略目标的状况;联盟形成后,在联盟执行过程中,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伙伴的信任、协作、冲突与沟通。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联盟过程中对联盟绩效影响的规律。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管理除了明确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及规律之外,还需要对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确保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实现预期的目标。本文基于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态性及系统性,提出应将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划分为初始状态评价、运作评价和结果评价,并以联盟运作绩效的评价为研究重点。在明确联盟运作绩效的评价的对象、目的和特点,以及依据评价指标设立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运作绩效应综合考虑七个主要因素,即联盟运作成本、联盟内部流程、联盟协调能力、联盟运作效益、联盟敏捷性、联盟成员关系质量和联盟组织盈利能力。此外,在明确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外汽车企业战略联盟执行阶段运作绩效评价模型。最后,本文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给出了对中国汽车企业参与跨国战略联盟的启示,也给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及后续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