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主要形式和直接表现结果。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国家水利部于2000年提出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工作思路,并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106个县启动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其中包括辽东山区的新宾县、桓仁县和宽甸县。本文从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林人工林,撂荒地、低效天然次生林和沙化蚕场等典型群落的恢复效果,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土壤恢复与植被恢复的关系,为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经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利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以中度轻度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土壤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向当地的顶极群落发展,人工辅助措施(如调整人工林的群落结构、人工补植以及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将加速这一进程。
其他文献
湖北棉区地处亚热带(北纬29°05′~33°20′),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且雨热同步,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植棉条件。传统的麦林直播棉花、粮棉两熟矛盾突出,棉花难于全
传统的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属性数据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借助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快速获取土壤属性数据是当前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农田污染防治越来越受重视,而农业的高产使得养分投入日益增加,生物腐植酸的利用就是平衡作物增产与控养分流(淋)失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化
本文通过分析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团聚体、轻重组中的分布组成及其稳定性等,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老旱田、老水田、水旱轮作、水改旱和旱改水六种利用方式下水稻土有机碳
  本文选取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县区级行政单元为数据统计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入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全面分析了1988-2003年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