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主要形式和直接表现结果。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国家水利部于2000年提出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工作思路,并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106个县启动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其中包括辽东山区的新宾县、桓仁县和宽甸县。本文从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林人工林,撂荒地、低效天然次生林和沙化蚕场等典型群落的恢复效果,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土壤恢复与植被恢复的关系,为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经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利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以中度轻度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土壤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向当地的顶极群落发展,人工辅助措施(如调整人工林的群落结构、人工补植以及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将加速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