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重要植物病原物,近年来,植物线虫病害不断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但是当前市场上杀线虫剂品种少、毒性大、防治效果减退,急待研发高效低毒的新品种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资源丰富,可用于研究杀线虫活性。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是一种存在于荒漠植物蒺藜科(Tribulus terrestris L.)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骆驼蓬碱,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β-咔啉类化合物。本文以19种骆驼蓬碱衍生物为研究材料,系统测定了它们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tyne incongnita)的毒杀活性,目的在于寻找高效杀线活性物质,为促进我国植物源杀线虫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所得结果主要如下:采用浸渍法测定骆驼蓬碱化合物在200μg/mL浓度时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9种化合物中,有4种化合物活性最高,处理后72 h,化合物e、o、p、r处理的线虫死亡率都大于80%。其中,化合物e与p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尤其突出,处理24 h、48 h、72 h后,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9.90%、66.79%、90.88%和49.03%、77.29%、92.69%,明显高于其他供试化合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骆驼蓬碱化合物在200μg/mL浓度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9种化合物中,有3种化合物活性最高,处理72 h后,化合物j、n、p处理的线虫死亡率都大于80%。其中化合物p、j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尤其突出,处理24 h、48 h、72 h后,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9.56%、72.22%、93.16%和44.07%、76.75%、91.25%,明显高于其他供试化合物。骆驼蓬碱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孵化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j、n、p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线虫卵囊3 d、6 d、9 d后,化合物j、n、p对2龄幼虫孵化的抑制率分别为89.73%、87.44%、93.22%,91.55%、89.02%、89.02%和89.49%、88.53%、89.42%。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e、o、p、r能延缓松材线虫病的发展,对松枝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防治作用。化合物o、p处理后的松枝病情发展缓慢,处理后12 d,化合物o、p病情指数为0.25,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0.83)。接种后9 d,骆驼蓬碱化合物处理的松枝没有停止流胶,而空白对照处理的松枝流脂量显著减少甚至停止。采用通心菜(Ipomoea aquatica)盆栽实验,考察了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化合物j、n、p均能有效保护通心菜生长,有效抵制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与空白对照相比,均能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根结数明显减少。处理15 d后,空白对照处理的地上部植株平均长度为22.10 cm,平均根结数为5.67个,而化合物j、n、p处理后分别为23.73 cm、24.87 cm、23.57 cm,平均根结数分别为0.67个、1.33个、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