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基于浙江、甘肃的比较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同时出现的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关于增长质量的研究只是散见于领导人的讲话及零星的论著中。本论文基于软投入及相关理论,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就其内涵而言不仅涉及平等的教育机会,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及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效率特征,其特征在于增长的持续性、协调性及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规定性。改革三十多年来,浙江与甘肃经济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典型性。实证方面,使用增量投入产出方法测算浙江和甘肃两省的软投入贡献率,使用计量回归分析方法测量了两省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两省历年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浙江和甘肃两省经济增长质量方面数据的对比,分析了区域间经济增长绩效、经济结构、增长福利、能源指标、环境状况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归纳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   综合政策投入角度的研究表明,浙江和甘肃经济增长都会受到政策投入的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高,因此经济增长受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较显著;而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缓慢,比重较低,因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从综合科技投入来看,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科技进步会促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教育可以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具有“内生效应”和“外生效应”,可以促进经济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和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浙江和甘肃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从劳动者积极性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劳动者积极性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权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的影响,通过合理机制安排,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和甘肃两省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浙江经济增长质量高于甘肃,无论是基于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还是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对比研究均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软投入要素对于集约使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区域综合政策投入水平,增强有效制度供给,创新区域政策投入;转变经济体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所有制形式,极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教育体系,优化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和引导社会各种力量投资于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终生教育体系;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大对创新型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积极性投入,完善激励制度,建立一套公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尽量避免直接的行政命令干预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移;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经济总体能耗水平降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作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以及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油料之一,同时还与人们的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需求的剧
我国资本市场于2006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困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学习和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会加快我国在
从“纺纱工艺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出发,就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知识模块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纺纱工艺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如今,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各行业之间存在广泛和复杂的经济联系,具有密切联系的行业在空间上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行业间经济联系复杂化和分工多样化的特点产生规模经济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