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传统叙事特征的颠覆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后现代主义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出了许多诸如《宠儿》、《秀拉》等富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作品。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天堂》这部作品中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来研究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对传统的叙事特征的颠覆。本文由前言、主体部分、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对作者生平和《天堂》这部小说做了简单的介绍;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进行了概述。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传统的叙事技巧的颠覆。莫里森在小说中运用了被后现代主义作家经常使用的戏仿和魔幻现实主义技巧。她通过戏仿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的种族主义,巧妙的对美国社会进行了讽刺并表达了她希望消灭种族歧视的美好愿望。另外,通过魔幻因素与现实因素的并置,和对圣经神话原型和象征的使用,展现了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第二章研究了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传统的叙事结构的颠覆。她通过碎片化的情节和时间空间的移置呈现了一个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一方面,从总体来讲,这部小说是碎片化的,它是由九个碎片化的章节组成;甚至具体到每一节,情节也是碎片化的。另一方面,在小说中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完全发生了混乱。这种非线性结构和传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小说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章研究了莫林森在《天堂》中对传统的人物刻画的颠覆。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人物塑造的原则在这部小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小说中不确定的人物完全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确定的人物。本章从三方面论述了《天堂》中人物的不确定性:短暂的人物关系、混乱的精神状态、以及模糊的人物身份。首先,修道院的女人与他人的关系总是短暂的;其次,小说中的大多数人饱受精神上的煎熬;另外许多人物的身份一直不为读者所知。所以这些充分的说明了人物的不确定性。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莫里森有力地对传统的人物描写进行了颠覆。在结语部分,本文指出托尼·莫里森在《天堂》中成功的颠覆了传统的叙事特征,而且分析她的作品对研究后现代主义和深入了解种族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科普英语文章需要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传递科技信息。针对科普英语文章和目标读者的特点,译者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科普英语翻译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上世纪末,黄忠廉
当代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在20世纪最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凭借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他一直致力于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展现和比较。他已写了很多魔幻现
裂魂人由于手里拎着一盏小橘灯,又喜欢追着一个目标死冲猛打,所以获得了“拎壶冲”这个别样的绰号,不过也有很多玩家习惯把他叫做白牛。因为白牛有强大的单人GANK能力和控制技能,所以在路人局中非常吃香,尤其在双方实力有差距的情况下,白牛是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带动全场节奏的。但与路人局中的炙手可热相比,比赛中的白牛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在近年来30多个DotA版本的大小规模比赛中,白牛的出场次数恐怕用一只手都能
论文分析澳大利亚著名土著作家马德鲁鲁的代表小说《野猫掉下来了》。马德鲁鲁作为一个土著作家,通过这部小说,他在寻找自我身份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于土著民的关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