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成为阻碍民生全面发展实现的最大社会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抑神扬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人道主义”的思想;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并经历了萌发、初步形成、发展和相对成熟四个阶段,而最终形成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满足,民众的基本权益得以公平的保障,以及民众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得以实现的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中到处闪烁着关于关注民生、实现民生思想的光辉。其理论内核包括民众对生存生活需要的论述、民众应该公平公正享有权益的论述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民生实现进行了探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视是民生实现的先决条件;揭露资本主义民生“异化”是民生实现的最大障碍;实践活动是实现民生的根本途径;共产主义制度是民生实现的有力保障。通过分析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具有辩证性、批判性、实践性和历史性四方面特征。在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发展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潮,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从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对异化理论的论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批判等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进行了研究,但他们由于过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抽象的人出发、没有从根本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发展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已经形成一个体系:“以人为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出发点;发展生产力是改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体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根本保障。共同富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实现目标。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具有概念的原创性、影响的深远性、内容的全面性、实行的可行性等特征。面对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和住房五个方面不断推进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