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纺织行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贸易顺差背后伴随的是产业利润低下、贸易摩擦不断,和国际贸易关系紧张。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中国纺织行业的出口贸易受阻,加之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各种贸易壁垒不断涌现,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环境恶化。本文在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安全理论和预警理论基础上,运用三元边际模型、CMS模型对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结构效应和经济效应进行全面分析,并探究了贸易失衡下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安全状态。结果显示: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失衡是由数量顺差、广度逆差和价格逆差构成的,但是三者的贡献度不同,其中数量失衡的贡献度最大,广度和价格失衡的贡献度较小;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失衡CMS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的“进口需求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受国际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影响显著,所以“进口需求效应”下降最为明显,其他效应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建立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测算贸易失衡下的产业安全状态,发现中国纺织行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说明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安全依旧存在问题。结合前文的分析,本文从产业安全的视角出发建立了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评价体系,基于可拓物元模型构建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预警机制,评定失衡等级,并定量测算了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失衡状况,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失衡处于“中警”状态,2000-2010年逐渐恶化。通过对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原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以加工为主的贸易方式决定的,直接原因是纺织行业的劳动密集型、利润空间小等行业特点契合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两者使得中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所以纺织行业的贸易顺差逐渐增加,贸易失衡现象日渐严重。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的状况,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贸易失衡的原因,并且建立了贸易失衡的预警机制,希望能够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