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婴幼儿肠梗阻患者水平的变化,探讨这几项指标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损伤程度判断中可能的意义. 以便建立一组易行实用的、综合性的、量化的预测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指导临床工作,正确选择肠缺血性疾病治疗方案,提高肠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4 年3 月至2004 年5 月收治的40 位急性肠梗阻住院患者入院时进行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C 反应蛋白的测定。其中急性肠套叠9 例、腹股沟嵌顿疝23 例、粪石性肠梗阻2 例、粘连性肠梗阻6 例,其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均在2 月到2 岁,平均年龄11 月。根据最终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分析。另外,对2004 年5 月至2004 年10 月收治的50 位保守治疗无效的行手术治疗婴幼儿肠梗阻住院患者,采术前二小时与术后第三天的血液,并保存在-700C。其中男34 例,女16 例,年龄2 月到2岁,平均年龄12 月,肠套叠复位失败后行手术治疗32 例,嵌顿疝11 例,肠扭转2 例,肠系膜裂孔疝1 例,粘连性肠梗阻2 例,肠管发肓不良所致肠梗阻2 例。随机选取16 例健康婴幼儿的血液标本,也保存在-700C。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统一进行检测血液标本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最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术中观察和(或)病理结果来划分轻度、中重度肠缺血组并进行分析。结果1.在所有40 例肠梗阻患者C 反应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患儿症状较为相关。肌酸激酶同工酶、白细胞水平大部分有所升高,但与患儿症状的相关性较差。这三项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用价值不大。2.50 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较正常组有明显升高。肠缺血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比,两指标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有较明显的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