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调控分子伴侣活性的结构基础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伴侣蛋白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新生肽链的折叠以及防止变性蛋白的聚集等。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分子伴侣蛋白中的一个亚家族,结构特征是含有保守的α-crystallin结构域。该文的工作研究来自人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调控分子伴侣活性的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研究寡聚体解聚和分子伴侣活性的关系,主要结果为: (1)用化学交联法证明了Hsp16.3九聚体的解聚是发挥活性的必要条件。 (2)发现Hsp16.3在维持九聚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寡聚体的动力学性质(解聚速度、亚基交换速度)来调节分子伴侣活性。 (3)发现Hsp16.3能在生理温度范围内(25℃-37.5℃)调节分子伴侣活性,暗示该蛋白在体内具有结合变性蛋白的能力。 (4)建立了一个描述寡聚体解聚和发挥分子伴侣活性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解释很多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实验现象。 第二方面研究Hsp16.3蛋白的一级序列和寡聚体结构、分子伴侣活性的关系,主要结果为: (1)证明N端区域(35个氨基酸)包含底物结合位点。 (2)N端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对形成九聚体是必需的,首次观测到至少有三个亚基的N端区域对九聚体的形成不是必需的。 (3)首次发现N端区域可以稳定作为大寡聚体的组装单位——三聚体。 (4)发现C端尾巴保守的IXImotif对寡聚化是必需的。 (5)鉴定了保守的LPGVmotif的作用,证明59位的Gly位于亚基作用面上。 (6)构建了有更高活性的小寡聚体,充分证明了小寡聚体是Hsp16.3的活性形式,而九聚体对活性不是必需的。 第三方面研究Cys在分子伴侣蛋白家族中的进化,主要结果为: (1)发现Cys和Trp在该蛋白家族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蛋白家族。 (2)首次观察到Cys所形成的二硫键对分子伴侣蛋白的损害作用,从而部分了解释了Cys在分子伴侣蛋白中含量少的进化现象,并揭示了构象柔性对分子伴侣蛋白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IEC 61850标准的发布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本论文介绍了IEC 61850标准的内容,并且详细阐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IEC 61850建模过程,IEC 61850定义了逻辑节点并由逻辑节点组成逻辑设备实现相应功能,采用通用信息片来描述逻辑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为了满足不同报文的性能要求,定义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描述功能或设备面向通信的外在表现,并通过特殊通信服务映射来实现到不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广域后备保护系统针对大电网,利用先进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将全局信息引入,可以解决传统后备保护动作时间长,整定配合复杂,受运行方式影响大等缺点,实现对电网整体的优化与控制。广域后备保护系统地位重要,功能全面,信息处理量大。如果所有功能的实现和信息的处理都依靠广域决策中心完成,会带来硬件处理能力不足,通信拥堵,配置复杂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变电站为基本单元的广域后备保护系统构成体系。广域
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风力发电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永磁直驱、半直驱风电机组增长迅速。随着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和并网容量的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