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小学为例,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状况进行了调查,经过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随着学年的提高,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有一些出现了倒退;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的过程中,不同学习习惯提升的幅度差别较大;在不同学段,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等方面,本文对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自我意识等因素。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合适环境。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激励性、整体性、渐近性、活动性等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的具体措施: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明确要求,提高小学生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对中年级学生,教师要抓住重点,加强巩固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习惯;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性、坚持性及计划性的学习习惯;针对男女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性别差异,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