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效益研究——以W县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部门承担着各级财政下达的扶贫资金的具体落实和分配实施工作,地方政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省市相关扶贫战略和政策的兑现落实情况。开展对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研究是提高扶贫绩效、控制返贫现象、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W县农村贫困模式、扶贫类型、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和使用效益的考察与探讨,论文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纬度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展开分析,揭示了财政扶贫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对问题与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就如何提升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展开对策研究。  研究表明,专项扶贫资金和省特别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在加快农村产业转型,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加强农民的发展生产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无论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程度不等地得到了提升。但由于治理理念、项目规划、分配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资金效益因此存在非均衡、滞留率高、小而散、多头管理等瓶颈性问题。鉴于此,论文提出了五大对策:第一,建立动态的精准扶贫机制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有效促使扶贫精准程度的提高,才能真正使财政扶贫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去。第二,健全以扶贫战略为导向的资金分配运行机制,扶贫资金的分配有长期的规划和战略的导向,这样才能稳步解决贫困问题,从根本上使贫困地区脱离贫困。第三,完善效益与公平兼顾的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使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能得到优化配置,才能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第四,设置科学合理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采取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综合评定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和管理情况,从而达到最终缓贫、减贫、脱贫的目的。第五,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贫困人口能增强长远发展的能力,使贫困地区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目前为止,浙江省还没有真正对各县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使用效益评价,绩效评价的基础建设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如何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效益与公平兼顾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也是未来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重大命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在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选择让孩子离开农村,去县城,集镇或者是务工所在地就读,这些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