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品价格粘性测度与定价模式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时存在调节粘性,而价格对社会的整体福利影响又是极其重要的,研究价格粘性问题,是理解一系列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基础,更是在应对经济冲击时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研究价格粘性可形成不同解释理论,目前为止学术界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尾数定价、菜单成本、公平定价和粘性信息理论四种,本文将在下文中简要阐述前三种理论涵义,并详细阐述粘性信息理论模型。由于厂商在采集和处理所需信息时要考虑成本,造成厂商信息传递更新缓慢,而信息的粘性又会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波动。为考察我国居民各分类商品价格粘性情况,本文构建粘性信息理论模型,内生化信息粘性参数,使用126种由我国发改委发布的商品月度监测数据,计算各分类消费品价格调整频率及周期,以价格调整频率为指标来测度商品价格粘性,分析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是否存在不同并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测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各分类商品价格中,服务类商品价格粘性明显高于食品、工业消费品价格粘性。进一步对定价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商品定价模式总体表现为状态相关。本文整体结构如下:首先是引言部分,根据现实宏观经济条件提出问题,阐述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方法与结构创新点;其次为各类粘性价格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根据不同角度将价格粘性理论归为两个层面,并对尾数定价、菜单成本、公平理论三种代表性理论进行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引出粘性信息理论模型,内生化信息粘性参数;第三部分对中国居民消费品价格粘性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解释商品价格粘性的产生原因,并计算各分类消费品价格调整频率及周期,分析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是否存在差异并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第四部分研究中国产品市场定价模式,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品总体定价模式表现为状态相关;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体育产业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体育特色小镇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各级已经启动了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建设,但对特色小镇如何实现盈利还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和培育建设的底层逻辑出发,分析研究体育特色小镇项目实现盈利的基本途径,以及实现盈利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通过对国外和国内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状况、产业
基准单方造价比较法的最大特点是在确定房屋“最基本标准条件下”的单方建筑造价的前提下进行被估建筑单方造价的对比计算。不同的限定条件对应于不同的单方造价。基准单方造
为科学管理各项业务工作,货币总局、分局利用组织管理理论,按照科层制划分内部组织,设置了相应岗位职责及领导指挥链,然而对于基建类这项非常规且高风险的工作,只出台了一个管理办法,没对其组织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利于促进组织职能和管理科学开展。加之近年来,货币局各分支机构面临办公用房及业务库房修建时间较早,投入运行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与现行业务不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解决此类问题,货币局系统也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