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然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焦点,成为了新课改进程中对课堂教学的又一诉求。可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认识上的差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而这一点更是在高中文理科的英语教学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参与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的教育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教育潮流,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新风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的高中英语的课程改革中就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展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做到真正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本文选取了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的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高中英语课堂中文理科学生的参与情况的现状和造成的差异性。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下,把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激励力量、效价和期望值进行评定,拟定了由这三个方面得出的学习积极度、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在文理科学生在英语课堂参与上的不同的表现和对其的影响。通过比较文理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态度、学习积极度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度这三个方面彼此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高中学生从总体来说,英语课堂参与度不高,文科生的课堂参与度大于理科生,学习信心中的积极的情感、学习态度中的对学习认识深和学习积极度中的对课堂任务的专研程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有促进作用。同时,学生的出生地区、所处年级、性别、成绩和任课教师都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有着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结论,提出分别适合文理科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的学习策略,要求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突出他们的学习风格,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度,这样就能通过“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收获学习的乐趣,能够真正做到参与到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