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理解一种语言,就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渐渐的对异域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渴望互相沟通交流。语言的不同,意味着所代表的文化将存在巨大的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透过词汇可以窥见民族文化的状况。其较之语音、语法更具有文化负载力,在庞大的词汇系统中,有部分词汇能够直接客观反映该语言国家的独特文化,这便是文化负载词。学习一种语言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这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掌握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比如“风水”、“香火”一词,外国学习者如果单从字面来看,根本无法正确理解,而对中国人来说看似简单,无须解释也能自通其意,但是要将其汉译英解释给外国人听,却不知如何说起。诸如此类的文化负载词还有很多,不论在汉语亦或英语中都包含了各自所有的多种含义以及丰富独特的文化涵义,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这一类的文化负载词往往会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负载词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清楚的解释词语的基本语义,还要加强学生对文化附加义的理解,这是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水”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汉、英权威词典,以大量的数据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力求详尽地搜集整理归纳汉英“水”的不同语义并作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将汉语中“水”特有意象的文化负载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阐释,探索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及成因,以此为启发,尝试提出一些对文化负载词教学的浅见,希望对学习者学习词汇、了解词汇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及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