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简称PPP)的原理是采用单台GNSS接收机,利用由IGS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并结合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PPP基本理论更加充分,实践处理更加完善。与相对定位相比,PPP能够摆脱测站间观测距离的限制,能够直接获得高精度的测站坐标、能够使数据处理更为简便。因此,在科学考察、高精度导航定位及近地卫星的定轨、高精度工程测量、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都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但是,GPS是以观测卫星为基础的导航定位系统,观测到的卫星的多少直接影响它的定位结果,而观测到的卫星的数目极易受到观测环境的影响,像在山区、建筑群之间以及露天矿区等观测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观测到的卫星数则不足以达到高精度定位的标准,那么怎么使观测到的卫星数增加呢?一种适用的方法就是结合其他卫星定位系统,诸如BDS、GLONASS等系统。这个时代是多卫星导航系统并存的时代,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样也带来新的挑战。考虑到PPP定位现存的问题,如何提高精度,缩短收敛时间,这是个充满挑战的课题。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BDS系统和GLONASS系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可观的改善。这就为多系统融合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带来了必要的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由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了GPS、BDS、GLONASS等系统的建立、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比较了三个系统的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然后对定位过程中的误差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包括与接收机有关、与卫星有关以及与传播路径有关的各类误差;2)研究了基于GPS、BDS、GLONASS融合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通过分析GPSBDSGLONASS融合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融合的观测方程,并给出了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解算的基本理论、各观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以及参数的估计等;3)分析了多系统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性能。在GNSS精密单点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到的8个测站的3天的数据,对单天解的有效卫星数以及DOP等方面进入了研究,结果显示多系统融合对丰富数据资源,改善卫星空间几何结构以及提高定位系统的稳定性等有很大帮助;而后将这8个测站的数据以每0.5h、1h、2h观测时段进行分割处理,对获得的三组数据分析比较得出,在短时间内,多系统融合对收敛成功率以及收敛速度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0.5h的观测时长下的平均收敛率,GPS单系统为61.01%,BDS单系统为5.50%,GLONASS单系统为72.32%,GPSBDS双系统为61.76%,GPSGLONASS双系统为91.37%,BDSGLONASS双系统为73.36%,GPSBDSGLONASS三系统为90.77%。此外在短时间内的定位精度比单系统有了一定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多系统融合定位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