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展森林土壤水研究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林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植被类型差异导致了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总量、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水饱和传导率等土壤性状的差异,并成为影响森林土壤水分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以及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定点观测、室内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树木根系穿孔、土壤特征因子及剖面构造等对土壤水分传输和优先流特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为表征土壤含水率变化特性及树木根系对优先流的影响,定义了“土壤含水率变化时间指数”、“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指数”、“细根根系渗透比”、“根系相对渗透面积”及“根系渗透影响指数”5个参数。研究结果如下:(1)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及细根生物量影响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4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总有机碳呈减少趋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竹林和茶园中土壤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显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常绿阔叶林先下降后上升,在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呈现上升趋势,在茶园中则呈下降趋势;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土壤细根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在茶园中先下降后上升。土壤大型团聚体含量在常绿阔叶林先增加后减少,在针阔混交林中先减少后增加,在竹林和茶园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型团聚体含量在常绿阔叶林和竹林先减少后增加,在针阔混交林和茶园则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小型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常绿阔叶林和茶园先下降后上升,在针阔混交林逐渐上升,而在竹林基本保持不变。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总有机碳、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常绿阔叶林呈上升趋势,在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差异不显著,而在茶园先下降后上升;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各潜在影响因子中,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大型水稳性团聚体、中型水稳性团聚体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1.2%、17%、10.6%。(2)常绿阔叶林中,0-10cm及10-20cm土壤层土壤含水率接近,但低于20-30cm土层;针阔混交林与竹林中,各土壤层土壤含水率接近;茶园土壤层含水率与常绿阔叶林类似,但茶园不同土壤层含水率差异显著;2014年、2015年、2016年,4种植被类型各土壤层含水率最大值多出现于5-8月的春夏季节,而各土壤层含水率最小值则多出现于11月到次年1月的冬季。降雨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具有主导作用,降雨时间是影响“土壤含水率变化时间指数”最重要的正效应因素,“土壤含水率变化时间指数”与降雨时间之间的通径系数为0.699;总降雨量是影响“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指数”最重要的负效应因素,“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指数”与总降雨量之间的通径系数为0.549,此外,上述指数随着土壤温度升高都有增加的趋势。(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经由剖面产生的优先流量、经由枯根产生的优先流量,以及经由1mm与2mm根径细根产生的优先流量逐渐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随之增加。在同一降雨强度条件下,各土壤层之间经由剖面产生的优先流量、经由枯根产生的优先流量,以及经由1mm与2mm根径细根产生的优先流量均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降雨强度为240mm h-1时,10cm土壤层经由剖面产生的优先流量、经由枯根产生的优先流量,以及经由1mm与2mm根径细根产生的优先流量明显大于20cm与30cm。同一降雨强度条件下,10cm土壤层与30cm土壤层相比,经由剖面产生的优先流量与经由枯根产生的优先流量分别相差可达10倍,经由1mm与2mm根径细根产生的优先流量分别相差达70倍与20倍。“细根根系渗透比”受降雨强度及土壤深度影响规律各不相同。降雨强度为150 mm h-1,200 mm h-1以及240 mm h-1条件下,10 cm土壤层的枯根、1mm细根及2mm细根根系渗透比存在显著差异,20cm及30 cm土壤层,不同类型的细根根系渗透比差异不显著;在降雨强度分别为100 mm h-1,150 mm h-1,200 mm h-1以及240 mm h-1条件下,各根系相对渗透面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0 cm土壤层,在其余土壤层,根系相对渗透面积的差异并不显著;在降雨强度分别为150 mm h-1,200 mm h-1,240 mm h-1条件下,不同类型细根根系渗透影响指数差异也表现在10 cm土壤层。对“根系渗透比”以及“根系渗透影响指数“进行了结构平衡方程模型分析后发现,全部因子可以解释73.2%“根系渗透影响指数”,其中降雨强度及“根系渗透比”对于“根系渗透影响指数”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4)在人工模拟降雨与自然降雨条件下,发现“土壤优先流产生过程中,流量逐渐减少甚至停止现象”的现象,本研究将其定义为“土壤栓塞”,简称“土栓”,该现象的消除称之为“土壤栓塞消除”,简称“土栓消除”。自然降雨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伸,经由细根产生的土壤优先流总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产生优先流的细根数量总体上呈现阶梯下降的趋势;尽管产生优先流的细根数量总体上在减少,但就每次观测而言,会产生“部分原先产生优先流的细根不再产生优先流,原先并未观测到优先流产生的细根出现优先流”的情况。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经由土壤剖面、枯根、1mm与2mm细根所产生优先流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栓塞”以及“土壤栓塞消除”发生。“土壤栓塞”多出现于较大的降雨强度条件下,而且,在较大降雨强度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土壤栓塞消除”。
其他文献
【正】 _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艺术再现是否准确为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最初的艺术史写作也源于这样一种认识,从而将艺术史书写成人类向视觉真实的进军。甚至列举艺术史的
近年来,油气管道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员损失。本文通过分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中的管道泄漏事故,使用风险分析方法来分析理解管道泄漏的具体原因
采用BEASY软件模拟方法,对城镇燃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在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的提升进行研究.对单纯采用极性排流措施的情况进行模拟和测试,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证
利用色谱层析技术从海洋链霉菌B170167中分离得到11个含氮化合物,包括8个吲哚类和3个含氮杂环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Turbomycin A(1)、3,3-二-(3-吲哚)丙烷-1,2-二醇(2)、N-
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公安工作急需大力提升刑事打击效能。在现有警力短缺因素的制约下,通过调整机制盘活现有警力资源,依托情报信息体系架构,组建小型作战单元开展合成作战
通过对主要微量元素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洋壳向陆壳俯冲时产生的增生楔,地幔主要提供热源,并有少量物质参与;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充分认识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立足服务自治区中蒙药产业经济发展,加大中药学建设力度,从目标定位、研究方向、
元人郑廷玉<看钱奴>,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但迷信成份极其浓厚,宣扬了果报观念和宿命观念.苏位东先生对原作采取了"砍头去尾留中段"的手术,即去掉第一折和第四折,把
数学概念是对“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用数学的语言来概括、反映、揭示它们所共有的属性,是一种上升到理性、概括、抽象思维形式的最简捷的表达.而概念的教学,则是数学教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一直秉承"以中为本,以西为用,厚实基础,强化能力,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建设原则,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整合教学资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