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在我国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中不可或缺[1]。根腐离蠕孢菌以及镰孢菌属是引发根腐病的主要元凶[2][3]。作为危害小麦的三大病害之首,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类型[2].据统计由于根腐病可引起小麦减产达20%~60%[3],它可使小麦严重产量及损害经济,因而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一直很受重视[4]。目前针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对策主要以化学农药拌种为主[5],但农药残留超标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农药施加过量会引起严重的面源污染。因此,急需一种安全、环保、有效的防治小麦根腐病的方法来替代传统农药来防治根腐病。本文选取北方主要小麦品种“东农024”为试验材料,苯并咪唑为试验农药,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在小麦生长及根腐病防止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苯并咪唑的降解效应。本研究选择的是丛枝菌根真菌中分布广泛、可与多种宿主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普适性菌种摩西球囊霉作为优选菌剂,定量分析其在小麦生长及根腐病防止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表明:摩西球囊霉(GM),它能同小麦宿主结合形成和谐互利共生体,菌根的侵染率可至42.2%;小麦对菌剂摩西球囊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地下器官高于地上;AMF强化使小麦的株高、根系总表面积、地上及地下生物量(p<0.05)、分别提高了26.67%、20.33%、38.9%、和82.3%、。AMF侵染植株抗逆能力显著提高,其发病率、发病指数分别降低38%、3.74%,根腐病得到有效防治小麦种植过程中,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能够有效促进小麦的营养生长,显著降低发病概及发病情况。将AMF用作生物农药与苯并咪唑44号相比较,其替代效果74.3%。综上,人工接种AMF菌剂可显著提高小麦根部AMF侵染率,GM侵染效优良,明显增强小麦菌根依赖性,可与小麦稳定的共生;添加GM可显著促进小麦的生长,其中小麦株高、根系总表面积、生物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增强小麦抵抗病害能力,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苯并咪唑的降解效果显著,GM在生物农药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