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时期晋国用玉制度研究——晋侯墓与赵卿墓的比较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晋国分封之前的山西地区,发现的玉器种类就精美繁多,到周代分封诸侯的时代背景下,晋国作为周的同姓封国,在这一时期由诞生到强大、争霸到衰落、分裂,在这一阶段内,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带着强烈周文化烙印的玉器种类和用玉制度和当地的用玉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晋国的用玉制度。本文选取晋侯墓和赵卿墓作为讨论的主体,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处墓葬出土玉器数量大、材质佳、种类多、纹饰精美,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处墓葬基本可以反映晋国在西周到春秋这一阶段内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本文首先对晋国、晋文化、晋国玉器这三个概念作出界定,并且在晋国玉器这一概念中对玉器的概念以及山西在晋国分封之前出土的玉器进行了论述。其次对晋侯墓和赵卿墓进行比较,分别从这两处墓葬的墓主身份、墓葬分期断代、墓葬形制这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从这三方面的分析得出这两处墓葬很具有可比性这一结论,使得本文的探讨有很强的目的性。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晋国用玉制度的研究,这两处墓葬出土玉器种类繁杂,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玉器用途颇有争议,因此本文并未对所有种类的玉器一一进行探讨,而是将其分作四大类进行分析,这样就使得这篇文章不落窠臼。在主体部分首先对晋侯墓和赵卿墓出土的玉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其次将主体部分分为装饰用玉、礼制用玉、丧葬用玉、实用用玉四大类,在每一大类下,又分小类详细论述,并得出每类用玉制度的变化。从头饰、耳饰、项饰、组玉佩四方面论述装饰用玉制度,从圭、璋、柄形器三方面论述礼制用玉制度,从覆面、玉玲、玉握、足端用玉、丧葬用璧、饰棺用玉六方面论述丧葬用玉制度,实用用玉发现较少,未作分类,仅能从时代变化上得出用玉制度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知晋国用玉制度在时代特征和性别特征两个方面有很明显的变化。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决定的。第一次变化发生在西周中期,由西周初期的开疆拓土、稳定政局的“武功”社会发展到维持统治、对内发展的“文治”社会,建立了完备的礼制系统;第二次变化发生在春秋中晚期,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礼崩乐坏”,下层贵族对上层贵族原有用玉制度的僭越。性别特征表现在装饰用玉女多男少、礼制用玉女少男多、丧葬用玉无明显差别,实用用玉无法辨别,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周代贵族婚姻制度导致的女性地位较为尊崇,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个别礼制用玉上依然表现出男权社会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PLC的组成结构基本特点以及优势,对我国机械电气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多方面分析了PLC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PLC 电气控制系统 控制器 自动化  可编程控制器就是我们常说的PLC,以计算机微处理器作为运行平台,通过对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所形成的一种控制器,具有比较强的通用性。PLC内部的微处理器非常复杂,但在运用过程中,即便是
在金朝统治中国的100年里,章宗在位期间是金朝的转折期,尤其重要的是当时章宗处理金宋关系的政策的制定更是决定了金朝社会及宋朝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并对后世两朝皇帝处理两国
辽金时期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宁江州之战、出河店之战、达鲁古城之战、护步答冈之战、金山之战等金辽战争,对金代东北地区的冶铁业、金银制造业、陶瓷业、皮革和毛皮制造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