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国际贸易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局面,挑战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最早的产业内贸易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间的制成品贸易领域,产业内贸易应用于农产品贸易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国别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绪论部分对本文的写作目的、写作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第二章重在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介,并对该理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理论部分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概念、理论发展、基本假设、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以及产业内贸易所带来的贸易利益都进行了介绍。接着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农产品贸易的适用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产业内贸易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农产品贸易。第三章简单介绍了中日、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从整体的农产品贸易量、农产品贸易摩擦以及贸易壁垒等方面看,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的贸易安排在现实层面确实遇到了较多的问题,并且阻碍了中日、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指出促进中日、中韩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指导。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中日韩三国间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所提供的2002-2007年的中日韩三国间的14章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了三国间的Grubel-Lloyd指数,Br(u|¨)lhart指数以及Thom& McDowell指数这几项重要的产业内贸易指标,得到了中日、中韩两国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日韩两国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以及日韩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生主要都是技术差异引起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形式。第五章着重分析了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启示。首先分析了形成现有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格局的原因,随后分析了发展中日韩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利得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对日韩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章最后依据各章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对于可能形成的中日韩FTA中的农产品贸易安排做出了大胆的推测。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