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环境风貌逐渐改善。然而,快速城镇化还带来了空气质量下降、城市交通拥堵、自然环境恶化、“千城一面”等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广袤国土上丰富多样的地域景观正在受到威胁,地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已刻不容缓。因此,开展国土层面的各个地区地域景观的研究,明晰其发展历程与特征,学习古人“天人合一”的独特视角与珍贵经验,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山东沿海丘陵平原地带山丘散布、河网纵横、海岸迤逦,地域景观类型多样。本文将从风景园林学科的综合视角出发,选取清末民初(1912年)之前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域景观作为山东沿海丘陵平原地区的典型样本进行研究。研究从多要素分析了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基础,以明确其自然地理特征;多阶段的研究了区域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多因素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景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基于这一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梳理,本文将地域景观视为自然山水、水利建设、农业生产与聚落营建四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结合地方志、舆图、老照片等历史资料,对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的地域景观展开分层解析研究,即自然山水层面、水利建设层面、农业生产层面和聚落营建层面。通过以上的研究,将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相对稳定与成熟的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传统地域景观体系概括为“山海夹抱、河岳为骨”;“河网成脉、水田交织”;“卫城安民、人文成境”的总体格局和“农田水利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城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的互通互融”三个发展特征。最后,本论文聚焦清末民初以后的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的城乡发展概况,从城镇扩张蔓延、卫所消融解体、乡村同质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初步分析了当下传统地域景观受到的自然系统的剧烈变迁和地域景观的日渐消隐两方面的剧烈冲击。同时,从风景园林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视角出发,尝试从审慎保护,珍视土地;择要修复,重塑文脉;适度转译,与古为新三个方面提出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有:成果创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日照滨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域景观的研究空白,初步完成了山东滨海丘陵平原地区典型地域景观样本的普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