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板状刚玉、石墨、活性α-Al2O3微粉等为主要原料、金属Al粉和单质Si粉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成低碳Al2O3-C耐火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透射电镜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烧后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载荷位移曲线、弯曲模量、高温抗折强度、热震稳定性等进行了检测;研究了温度和气氛对低碳Al2O3-C耐火材料陶瓷结合相和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还原气氛下,1200℃烧后试样中有Si3N4晶须、SiC晶须和柱状AlN生成;温度升高到1400℃时,烧后试样中原位生成的β-Sialon呈晶须状和二维片状;1400℃烧后试样中SiC晶须和β-Sialon相的生成,将常温耐压强度提高30.38%达到87.75MPa,将常温抗折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分别提高到20.01和15.69MPa,弯曲模量和载荷位移量均提高12%以上。1400℃烧后试样的热震稳定性改善显著,常温耐压强度损失仅为8.23MPa,强度保持率可提高到89%。 埋碳工艺对低碳Al2O3-C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表明,1400℃不同埋碳工艺下烧后试样中都有SiC晶须生成,其中埋焦炭气氛下,烧后试样中有少量的β-Sialon生成,埋混合碳气氛下,烧后试样中有大量的β-Sialon生成。SiC晶须和β-Sialon相的生成,使得埋混合碳气氛下,烧后试样的性能达到最佳,将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提高到21.90MPa和74.72MPa,将弯曲模量提高19.6%达到5.36GPa,将载荷位移量提高59.6%达到0.688mm。1400℃埋混合碳气氛下,烧后试样的抗热震性优良,三次水冷热震后残余耐压强度损失仅为8.78MPa,强度保持率为88%。 改变氮气分压,研究不同温度下氮气分压对低碳Al2O3-C材料的显微结构演变及其性能的影响,对Al-Si-O-C-N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可知1200℃当氮分压大于1.21×10-10MP时,SiC和AlN可稳定存在。1200℃不同氮分压下(0.065MPa、0.11MPa、0.155MPa),烧后试样中可原位形成SiC晶须和短柱状的AlN,随着氮分压从0.065MPa升高到0.155MPa,SiC晶须的长径比增大、生成量增多,AlN的直径变大。当氮分压大于0.11MPa,1400℃烧后试样中有β-Sialon生成。温度升高到1400℃时,AlN物相消失并有二维片状β-Sialon原位生成,SiC晶须和片状β-Sialon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当氮分压增加到0.155MPa,1400℃烧后试样中原位生成了SiC晶须和二维片状的β-Sialon,使得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值分别达到19.3MPa和74.7MPa,弯曲模量和高温抗折强度分别提高到4.2GPa和13.2MPa,载荷位移量增加了62%达到0.59mm。1400℃氮分压为0.155MPa时,试样中原位生成的二维片状β-Sialon显著的提高了低碳Al2O3-C耐火材料的热震稳定性,三次水冷热震后常温耐压强度仅下降了6.2MPa,强度保持率达到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