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移动新媒体席卷而来,“掌中宝”时代己悄然到来。目前,校园内“手机控”、“低头族”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不合理地使用手机很容易沦为手机的“奴隶”,出现手机成瘾现象,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情感交流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当下,在校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中专门针对职校学生的研究稀少,与其它学生相比,他们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很容易掉进手机“温柔的陷阱”,而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承担着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因此,对职校学生手机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另外,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手机成瘾相关因素的探讨还没有涉及到与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变量的三者关系研究,而以往研究指出,拥有不同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其人格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不同手机使用动机会影响个体使用手机的行为方式,手机成瘾又会使人出现时间管理失序,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职校学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和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并尝试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期研究结论为高校有效预防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提供可借鉴建议,从而促使手机成为学生真正有益的工具。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研究一,手机使用动机问卷的编制;研究二,现状及对比研究,分别选取云南省780名职校学生和42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和手机成瘾的总体现状及三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比了职校学生与本科生在三者上的差异;研究三,关系研究,选取云南省780名职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和手机成瘾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论如下:(1)研究编制的手机使用动机问卷有24个测验项目,由自我表达、获取信息、习惯、休闲娱乐、逃避、唤醒和人际沟通七个因子构成,统计结果表明,此问卷已达到心理测量学的相关要求,可作为手机使用动机的测量工具;(2)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是否在家乡(省内)读书、是否正在恋爱、年级、家庭氛围、拥有手机年限、日均手机使用时间、月均手机使用流量、月均手机使用话费这些变量分别对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3)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是否正在恋爱、年级这些变量对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4)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这些变量对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5)本科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水平都显著高于职校学生;(6)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和时间洞察力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洞察力的现在宿命与现在享乐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未来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手机使用动机的习惯、唤醒、自我表达、逃避、休闲娱乐维度对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7)手机使用动机在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即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通过手机使用动机的中介作用得以作用于手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