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其中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短,难以治愈的特点。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5%。我国肝癌发病和死亡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福建是高发地区。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1)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住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病组和肝癌组,应用R 3.4.2软件进行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t test),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研究闽南地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2)使用试剂盒提取血液样本DNA后,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构建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全基因组范围内单碱基分辨率的DNA甲基化表达谱,为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果显示肝病组的患者主要集中在20~50岁,肝癌组的患者则主要集中在40~70岁,两组病例中男性患者均明显多于女性,农村患者均多于城镇患者。性别(男性)、年龄(≥40岁)、长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可能是闽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2)在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间检测到了20464个DMRs,对应到8213个DMGs,对DMGs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发现一些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显著富集的GO条目(例如细胞发育,细胞质,核质,蛋白质结合等)和KEGG通路(例如核糖体、粘连连接)。(3)本研究在启动子区的CG、CHG、CHH序列环境下的显著性通路相关基因分析中,复现了许多曾经被报道过与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挖掘出可能与HBV肝癌相关的原癌基因FYN。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闽南地区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性别(男性)、年龄(≥40岁)、长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技术揭示了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的甲基化差异情况,检测到了20464个DMRs,对应到8213个DMGs,发现一些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显著富集的GO条目和KEGG通路,在启动子区复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挖掘出可能与HBV肝癌相关的原癌基因F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