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欧几里德几何与非欧几里德几何的定义入手,探讨两种几何形态的各自特征。欧几里德几何形态把万物看成简单明确的几何形体,具有理想化、抽象化和简单化的特点。非欧几里德几何泛指与欧几里德不同的几何学,它首先提出了空间的弯曲性,它拓广了几何学观念,用动态的、不确定的空间观代替了传统静态的、确定的空间观,使准确描述复杂曲面空间成为可能。
通过对建筑形态发展历史的回顾,我们发现一直到现代主义时期,建筑形态一般是基于欧几里德几何的,这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密不可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问题,改变了传统以牛顿经典力学和欧几里德几何为代表的机械论、简单论的世界观,建筑逐渐出现一种基于非欧几里德几何的,更平滑、更趋景观化的建筑形态。同时,它的出现也是同当代技术、科学、哲学和美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文章从几何学、自然与生物、技术、艺术和叙事等角度,对这种建筑形态进行分类,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形态的深层结构,研究其主要来源,以期对未来的建筑设计过程有所帮助。
最后,本文从动态感、不确定性、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文化的缺失几个角度分析了这种形态的形式特征;从非线性、非定形、理性和非理性的悖论几个角度探讨了这种形态的复杂性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这种建筑形态做一个总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