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生物学教育进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标志性开始。其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明确表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参考,本研究在明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及科学探究素养内涵、研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关内容、参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相关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明确在当前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科学探究素养在培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选定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相关章节,按照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维度的要求,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1模块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环节,参照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素养3科学探究”的四个水平,运用实验研究法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期在落实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方面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实践表明,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实验班学生在生物学课堂及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结合课本与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的数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次数、最终解决问题的个数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同时,相关纸笔测验的成绩也表明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且表现出了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