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药效物质基础和相关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传统中药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为研究对象,对其抗炎作用、质量控制方法、药效物质基础和药效活性物质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内容如下:采用急性(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和慢性(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炎症模型,系统考察了防风的抗炎作用。急性炎症模型采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 ml致炎,以肿胀抑制率为指标,结果表明:防风低、中、高剂量给药组(1g/mL,2 g/mL和4 g/mL)均能显著性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足肿胀。慢性炎症模型采用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0.1mL致炎,以右后足跖(佐剂注射侧)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其对原发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1),证明防风低、中、高剂量提取物均能够预防Freund’s完全佐剂引起的原发性足肿胀。于注射佐剂后第9 d开始给药,每日2次,连续灌胃给药18 d,以左后足跖(佐剂注射侧对侧)肿胀度为指标,观察其对继发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高剂量给药组能够明显降低由于继发病变引起的大鼠左后足跖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防风的中、低剂量给药组对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证实大剂量防风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病变具有的防治作用。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防风抗炎作用有效部位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以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足肿胀为指标,考察了防风醇提物、氯仿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利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药材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构,分别是亥茅酚、5-O-甲基维斯阿米醇、升麻素、亥茅酚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升麻素苷、香柑内酯和蔗糖,活性单体对照品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保证。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19批不同来源防风的体外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选用Jiangshen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系统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峰为内参比峰,建立了防风体外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标示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香柑内酯、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亥茅酚苷。以夹角余弦为测度,建立了相似度评价标准,为防风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首次建立了防风体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正常组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防风后的血浆和尿液进行研究。采用与体外指纹图谱相同的色谱条件,对20只大鼠灌胃后的0,0.5,2 h的血浆样品和0-12h的尿液样品进行全组分分析,结果从正常组大鼠含药血浆中检测出了19个色谱峰,与体外指纹图谱相比较,确定了6个色谱峰来源于药材,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是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亥茅酚苷,均为色原酮类成分。对模型组和正常组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含药血浆中的成分比正常组大鼠少,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比正常组大鼠复杂,提示炎症病理状态可能会影响防风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对大鼠含药血浆进行全组分分析,将入血成分信息与防风抗炎作用的药理信息相关联,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确定防风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对18只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灌胃给予防风后的含药血浆进行分析,建立防风在炎症大鼠体内的血浆指纹图谱,共标记了18个共有峰,得到18*18的化学信息矩阵;同时采集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防风后炎症模型大鼠的药理信息,采用SPSS 13.0软件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大鼠血浆中的化学信息与药理信息相关联,证实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为防风抗炎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的HPLC-MS分析方法,对防风抗炎作用2个主要的药效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选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选择正离子监测模式(SIM),以葛根素为内标,乙腈作为蛋白沉淀试剂,采用甲醇-0.1%甲酸水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升麻素苷在1.0~100ng/mL,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1.5~1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日内精密度RSD≤4.8%,日间精密度RSD≤9.0%,准确度RE为-1.9%~3.9%。测定了大鼠单次灌胃给予防风后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t1/2分别为1.31和1.96 h,Cmax分别为39.92和41.53 ng/mL,tmax分别为0.54 h和0.56 h,AUC0-t分别为66.77和65.65 ng/L*h。首次比较了多剂量灌胃给予防风后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药动学差异,结果表明,多剂量给药后,正常组大鼠体内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t1/2分别为1.68 h和1.97 h,Cmax分别为58.53和55.01 ng/mL,tmax分别为0.47h和0.5h,AUCss分别为111.0和108.4ng/L*h。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与正常组大鼠有所不同,模型组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t1/2分别为3.35 h和2.99 h,Cmax分别为60.23和61.34 ng/mL,tmax分别为0.33 h和0.20 h,AUCss分别为71.79和153.8 ng/L*h。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的达峰时间变快,半衰期延长,提示炎症的病理状态会影响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首次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了大鼠灌胃和静脉给予单体化合物后体内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药动学行为。选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选择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以葛根素为内标,以加入0.1%HCl的甲醇作为蛋白沉淀试剂,采用甲醇-0.1%甲酸水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1.0~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日内精密度RSD≤9.5%,日问精密度RSD≤7.5%,准确度RE为-2.6%~5.4%。测定了大鼠灌胃和静脉给予单体化合物后体内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升麻素苷灌胃和静脉给药的t1/2分别为1.65 h和1.44 h,Cmax分别为39.14和93.28 ng/mL,tmax分别为0.54h和0.05 h,,AUC0-t分别为68.22和92.00 ng/L*h;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灌胃和静脉给药的t1/2分别为1.91 h和1.73 h,Cmax分别为48.41和89.85 ng/mL,tmax分别为0.30h和0.05 h,AUC0-t分别为23.28和45.77 ng/L*h。比较了两种给药途径下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结果表明,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均不到1%,提示单体口服给药治疗时需改善2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比较了灌胃给予单体和防风药材后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药动学差异,结果表明,灌胃给予单体化合物后体内升麻素苷的药动学行为与给予药材时的药动学行为相似,但灌胃给予单体化合物后体内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药动学行为与给予药材时的药动学行为相比有所改变,达峰时间提前,吸收量减少,而半衰期没有变化,提示防风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促进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其他文献
紫椴(Tilia amurensis)是椴树科(Tiliaceae)椴树属(Tilia)的高大落叶乔木,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紫椴不仅是著名的蜜源树种,而且是优质胶合板及细木工板的重要原料,树形优美,
智能手机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高校课堂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规章制度并不能完全杜绝学生课堂玩手机。开发课堂管理信息系统,通
<正>因为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我们一家人比较偏爱旅行。从孩子2岁起,每年固定一次出国、一次国内长途旅行已成了我们家的惯例。至今我们带孩子已经去过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
<正> 今年二月四日,是杨国夫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回忆起他领导黄渤海区渔业生产的件件往事,他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杨国夫同志原是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七○年起兼任
近年来,在很多研究领域对构件集成测试技术的研究逐渐成熟。由于构件交互性、对上下文关系的依赖性以及源代码不可知性等特点,使得构件使用方很难从构件开发方获取构件信息,
针对近些年来三江平原大面积发展井灌水稻所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用水量均衡法,测算了853农场2006—2009年维持地下水收支平衡及地下水恢复至适宜埋
语言测试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近十几年来,有关测试对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语言测试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不仅仅是民众“反帝”的表现,也反映近代中国的变化。一个问题是,1900年之前,列强侵略中国的事件不少,为什么没有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和全国性反抗?而进入2
目的 :验证补肾壮骨汤对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 ,并从中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30只雄性Wis tar大鼠 3/ 4肾切除 ,按肾功能值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