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发展了PMMA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提出了新的电热丝热压制作PMMA微通道板的方法,以及新的牺牲层材料用于PMMA芯片的溶剂键合过程,并对新方法进行了方法优化,制得的芯片随后都被用于样品的电泳分析。第一章概括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及PMMA微流控芯片的背景与发展现状,着重讨论了PMMA微流控芯片在其微通道板的制作方法以及芯片键合技术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三章建立了一个简便快捷的利用电热丝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的方法,方法无需微细加工设备,可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取一块PMMA板,沿其长轴的方向在中线上放置一根拉直的电热丝,然后将板用压力夹于两片显微玻片中,随后为电热丝通交流电,使其产热并在常温环境下印刻PMMA板,刻出分离用微通道,得分离通道板。进样通道则是按照相同的过程,在另一片PMMA片上按垂直于分离用微通道的方向制作。最后将分离通道板与进样通道板键合,使微通道都封于芯片内部,完成芯片的制做。本方法中使用的电热丝不仅起到加热PMMA材料的作用,更是成为微通道刻蚀的模具。本方法制得的微流控芯片,结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成功进行了电泳分离及测定。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变琼脂凝胶的溶剂法键合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的新方法。在键合之前,将熔化的琼脂凝胶液体填充PMMA基片上的微通道和储液池,室温环境下冷却后形成固体牺牲层。随后,用1,2-二氯乙烷作为黏接剂键合PMMA盖片与基片。填充在微通道和储液池内的琼脂凝胶可以防止键合的过程中黏接剂与软化的PMMA表面流入微通道中。黏接剂键合芯片后,将微通道与储液池中的琼脂凝胶熔化并用压力祛除。键合完成后的芯片微通道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本方法成功实现了室温环境下的高质量芯片键合。本方法制备的微流控芯片结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已成功用于三种离子的电泳分离和测定。附录一构建了用于中药研究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与仪器配置、主要仪器性能参数、仪器的安装和工作条件、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步骤等。附录二建立了一种基于远红外辅助溶剂萃取(FIASE)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快速测定槐米中的芦丁和槲皮素以及秦皮中的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对远红外辅助溶剂萃取所使用的红外线发生器的照射时间及电压进行了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溶剂热提法,远红外辅助溶剂萃取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并将提取时间从3小时显著缩短至6分钟。FIASE所得提取物随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析。分析所用的检测电极为直径300μ m的碳圆盘电极以及饱和甘汞电极,检测电位为+0.90V。峰值电极与分析物浓度之间呈线性相关。本实验建立的远红外辅助萃取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查法已应用于检测分析实际样品中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