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研究了沿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以及害虫、天敌优势种群动态;利用功能团和营养层分析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时间变化动态以及高毒农药替代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获得以下结果:
1. 沿江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的研究
1.1 沿江稻田群落物种构成及各种群数量动态
田间系统调查共记录早稻田害虫12种,捕食性天敌10种,中性节肢动物3种。害虫主要优势种为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稻蓟马;天敌主要优势种各稻型均为四点亮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和三突花蛛;其数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很丰富。
1.2 沿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结构
沿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基位物种占主导地位,约占90%,其中以害虫类群为主;中位节肢动物类群和顶位节肢动物类群数量相对较小,约占整个节肢动物总个体数的10%,对控制基位物种为害起着一定的作用,顶位类群是有益补充。
1.3 沿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主要特征指数及其动态
群落总个体数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较少,中后期呈迅速上升趋势,在时间过程中变化大。均匀度是影响各类型稻田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群落多样性水稻中后期略高于前期。以功能团为单位和以物种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高度正相关。
1.4 沿江稻田害虫和天敌优势度指数
沿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反映在时间过程中优势种害虫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分布特点和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7月份稻纵卷叶螟占主导地位,8月份以褐飞虱占主导地位。
1.5 群落动态的聚类分析
模糊聚类结果表明,群落可以分为3个类型,分蘖前期、分蘖后期至抽穗前期及蜡熟期、抽穗后期至乳熟期,蜡熟期群落特征出现较大变化,主要由迁飞性害虫数量突增所致。
2. 不同药剂对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影响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毒死蜱、阿维·哒嗪硫磷、甲维·毒死蜱和甲维·氟虫腈5种药剂处理对水稻主要害虫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以甲维·毒死蜱和甲维·氟虫腈防效高于毒死蜱和阿维·哒嗪硫磷,且对天敌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天敌和恢复稻田天敌对害虫的持续控制作用。甲胺磷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最大,但对天敌影响也最大。从对群落特征的影响总体上看,在供试的药剂中甲维·氟虫腈是防治水稻害虫的最佳药剂,持效期长,且对天敌影响较小。
3. 不同药剂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害虫和天敌群落相似性的研究
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影响差异很大。施药2周后,以20%甲维·毒死蜱处理区与3.5%甲维·氟虫腈处理区最相似,40%毒死蜱处理区与16%阿维·哒嗪硫磷处理区较相似,而都与50%甲胺磷处理区差异较大,均由药剂本身属性及对害虫和天敌影响差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