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经伤椎单侧、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9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钉组30例(均为双侧椎弓根完整),经伤椎单侧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钉组35例(包括单侧椎弓根完整14例和双侧椎弓根完整21例),经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的6钉组28例(均为双侧椎弓根完整),观察并采用q检验和χ2分割法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分级、伤椎高度的恢复和丢失情况、Cobb角纠正和丢失度数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为(13.5±5.1)个月,3组病例手术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对比有0~2级改善,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4钉组出现断钉1例、螺钉松动和退出共5例,5钉组和6钉组无内固定失败发生,3组均无明显的伤椎畸形复发现象,4钉组、5钉组和6钉组三者的伤椎高度复位率依次为(76.4±8.1%vs 89.3±5.9%vs 89.7±5.7%)、伤椎高度丢失率(15.2±4.4%vs7.5±2.8%vs 7.4±2.6%)、Cobb角纠正度数(16.23±2.51°vs 18.36±2.29°vs 18.93±2.15°)和丢失度数(4.17±2.32°vs 2.33±1.38°vs 2.15±1.43°)。3组患者术后均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P<0.05),但在伤椎高度复位率和丢失率、Cobb角纠正度数和丢失度数(P<0.05)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内固定失败(P<0.0125)等方面,5钉组和6钉组优于4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5钉组和6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跨伤椎内固定和经伤椎单侧、双侧置钉内固定均能改善伤椎椎体的高度和Cobb角度,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对比跨伤椎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单侧、双侧置钉内固定在复位椎体骨折、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少Cobb角丢失、改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及降低内固定失败方面均有优势;(3)经伤椎单侧、双侧置钉术后疗效相当,但经伤椎单侧置钉不仅适用于双侧椎弓根完整的病例,也适用于单侧椎弓根完整的病例,较双侧置钉有更广的临床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