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IPO)的过程中,盈余管理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IPO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都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上市及最大化筹资额的目的。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虽说能在短期内帮助管理者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从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势必会对IPO公司上市后的长期经营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A股IPO中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做了一个更小的细分,把目光仅聚集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板的特征,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盈余管理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接着,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并研究了上市公司可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然后针对中小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上有很大的困难,获取上市资格,在资本市场最大化融资,是其解决发展所需资金的捷径,从而在理论上得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的结论。为了使研究更加严谨,文章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考察了50家样本公司IPO前后年度的收益表现,并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Jones-CFO模型进行检验,证明样本公司在IPO中确实存在盈余管理,但是样本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假设并未被证实,这与中小板上市公司近年来业绩有实质性提高有关。最后,本文在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危害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避免或控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防范盈余管理导致的市场风险,使中小企业板市场可以健康成长,顺利过渡到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