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自问世以来,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皆有传本,并早在宋、元时期就已流传到韩国、日本等。根据现存版本与历代书目来看,其数量众多。由于时间久远,《寒山诗》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差异,而且,关于其版本系统及流传过程,至今尚不明晰。因此,需要对其版本系统进行考证、归纳、辩伪取真,以恢复其最初的面貌。
本报告对现存二十多种《寒山诗》版本的版本特点与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证和归纳,探讨了历史上各版本之间的传承关系。研究中,利用了前人较少用到的目录、序跋及韩国的许多史料。采用的版本不限于中国本,还参考多种韩国本及日本本。通过考证和分析各版本的行款、刻工、避讳字、刊刻年月、藏印、书名、分卷、篇目、编排等,并通过详细统计分析收录诗文的次序,结合唐代以来各种史志目录、官藏目录、私人藏书目录以及参考名人序跋等,系统地研究了《寒山诗》在中国和国外的流变情况、版本流传及收藏经过,理清各版本之间的亲疏关系。
研究结果说明,现存寒山诗版本系统可分为二大类,即古印本系统与国清寺本系统。古印本系统包括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宝佑本与朝鲜本系统三个分支: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下分化出汲古阁影宋钞本、全唐诗本、建德周氏影宋刊本、《四部丛刊》第二次印本等;宝佑本下分有日本正中本与慎独()本,宝佑本又继承了江东漕司本;朝鲜本下有朝鲜覆刻元本、断俗寺本、奉恩寺本、朝鲜刻本,皆与慈受和尚拟寒山诗合编,仅见于朝鲜本系统中,而在中国未见有传本流传。国清寺本系统以现存宫内()本为中心,之前有国清寺本与东皋寺本,其后又辗转衍生出十种不同的支系:朴景亮刻高丽覆宋本、元刊残本、明永乐丙申本、明永乐大典本、明嘉靖本、明朱世桩重刊本、明计谦亨本、明吴明春刻本、清中峰本、日本岛田翰本。这些系统下还分相应的传本。
国清寺本系统最早的版本淳熙十六年(1189),较古印本系统晚。古印本本身刊行时间在1189年以前,又据朝鲜本系统慈受和尚拟寒山诗,在1130年,因此,古印本系统更近于寒山诗早期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