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杭州园林生态造园手法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逐渐恶化的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纳入2012年以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园林行业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对生态园林的营造越加重视,不断从传统园林中汲取其生态造园精华运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建设出富含地域特色的生态园林。明清时期的杭州园林遵循着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山水,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环境相契合,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和谐之境界,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形如自然的人工环境,同时又有自然山水之神韵,是众多园林中的典范。故而本研究以明清杭州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梳理明清杭州园林生态造园的发展脉络,然后通过园林基址、园林水体、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这四个园林要素分析其在造园中所运用的生态造园手法,最后总结归纳出明清杭州园林的生态造园意匠。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梳理明清杭州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总结出明清杭州园林生态造园发展脉络:低谷期(洪武年间,1368—1398)、回升期(建文至正德年间,1398—1521)、成熟期(嘉靖至崇祯年间,1521—1643)、成熟后期(顺治至嘉庆年间,1643—1820)、衰落期(道光至宣统年间,1820—1911)。(2)结合地域环境分析得到明清杭州园林各要素的生态造园手法,园林基址的生态造园手法有藏风得水法和因地制宜法;园林水体的生态造园手法有水系互通法、源头活水法、自然形态法和功能合宜法;园林建筑的生态造园手法有就地取材法、适应气候法和融于自然法;园林植物的生态手法有植物选择法、适地适树法、季相丰富法。(3)通过明清杭州园林各要素生态造园手法的分析,总结出明清杭州园林的生态造园意匠: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材料乡土,经济节约;师法自然,小中见大;巧于因借,虚实相生;以人为本,融情于景;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其他文献
由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成都西部医疗联合体”日前成立。这个南成都35家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将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全力推进分级诊疗,逐步实现70%的常见疾病在基层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地征用规模与范围的扩展,农民因失地而引发的就业无着生活困难问题骤然凸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排解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当
近20年来,高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正逐步形成,以软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值息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信息技术日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