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加快“僵尸企业”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去产能是我国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持续高速的增长,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慢慢的伴随我国人口红利的衰减、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部分国企一味求大求全,现在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结构扭曲的问题,已经沦为“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严重拖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处置“僵尸企业”是“牛鼻子”,是去产能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研究僵尸企业的成因以及政府补助对僵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究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僵尸企业做出分类治理,对僵尸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盲目的、不合理的,“一刀切”会导致“一刀死”情况的发生。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寻租行为理论、预算软约束等理论研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获得较高的政府补助但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政府补助对僵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引入研发投入这一调节变量后,在僵尸企业研发投入较高的情况下,政府补助可以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结果为我国僵尸企业的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