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理论将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主要归因于要素投入和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距,而在期待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现阶段,技术效率已成为分析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指标。本文先利用DEA模型系统地对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按质进行聚类性分析,希望通过技术效率之间的差异分析,来引导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差异和变动对技术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利用Tobit模型找出能够显著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分析其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这样便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值,进而为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首先,本文阐述了技术效率的相关理论。技术效率是用来衡量经济单元获得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表示经济单元的实际生产活动接近生产前沿面的程度,能够很好地反映经济单元在己有技术下的效率。其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层面均有很好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指标。现有的文献中也有关于影响技术效率因素的分析,这为接下去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文章对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第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证实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二步,说明了测量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方法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及其自身的特点。第三步,结合模型和相关数据对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文章用计量回归的方法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的内在因素。由于技术效率值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一致无偏性,本文采用了Tobit模型。综合现有的文献得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科技投入等五个因素能够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变化产生影响。本文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些因素的作用,并对影响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做出了具体的见解。
最后,本文做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差异依然显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己呈现收敛趋势。在影响技术效率变化的因素中,人力资本、科技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效果,金融因素和政府支出的影响作用则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引进优质的外商投资,坚持自主技术创新,规范和优化政府支出,加强金融市场发展等主要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