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我国目前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以往,而建筑市场的发展却不够成熟。在建筑市场上,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工程承包合同违约率较高,工程质量、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致使工程风险因素大大增加。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作为一种信用工具,是转移工程风险、有效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参与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许多国家政府都广泛地将其应用于建设项目承发包合同中。无论是承包商、分包商还是咨询商,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担保,几乎无法取得工程。中国已经加入WTO,一些实力雄厚、管理有方的外国企业将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随着我国建筑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在我国建筑领域大力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所以,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中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己势在必行。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研究国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指出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在有效保障合同履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市场功能和制度效能。
论文通过七个部分从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进行研究探讨。
第一部分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特色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对工程保证担保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梳理。论文界定了工程保证担保的含义、功能和类型等基本概念,分别从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商品交换与风险学说、信息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实行工程保证担保的理论溯源。
第三部分对国际工程保证担保进行了分析。论文指出,国际工程保证担保作为国际上建筑领域的一种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和信用机制,它在外国尤其是美国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通过对国外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凝练,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其发展经验。特别是国际上有条件保函和无条件保函的适用领域、实行条件,还有工程保证担保的几种基本模式的发展,这些对我国构建工程保证担保制度颇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第四部分对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认为,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既是国内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涉足国际建筑领域的前提,但是我国目前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工程保证担保市场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承保主体发展不成熟、担保品种地区差异较大、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发展不健全等,严重阻碍了担保市场的有效运行。这既需要工程保证担保市场不断完善自我调节机制,更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和监管作用。
第五部分对我国工程保证担保的市场体系进行了探讨。论文指出,工程保证担保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健全合理的市场体系。因此,就工程保证担保市场主体的建设、组织体系的健全、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及实施范围的探讨非常重要。
第六部分对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论文先是从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的特性入手,接着分析了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指出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最后从众多角度、各个主体着手给出了工程保证担保市场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七部分对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这些策略包括: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施步骤,政府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中的重要职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的法律基础建设、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政府对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配套措施等。这部分重点论述了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这也是本论文的特色之处。工程保证担保作为一种保障工程建设合同履行的信用机制,本身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而我国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正处于建设阶段,信用信息系统、信用制度、信用法规以及网络信用平台都很不健全,这需要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业企业和信用服务机构协调配合,才能促进工程保证担保市场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良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