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量刑证据的收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量刑规范化改革实施后的今天,在量刑程序“相对独立”出来以后,当听到量刑建议的采纳率达到100%时,然而,我们还不能为此欢呼雀跃,我们仍然面对的是侦查员、检察官冷漠的表情以及被告人无助的眼神,量刑审理虽穿上了独立程序的外衣,但依然没有改变公众对量刑不公的诟病,量刑程序的独立透明却仍让人看不透量刑事实的端倪,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量刑证据的缺失。而量刑证据的匮乏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量刑程序的形式化、过场化,这最终会导致量刑改革的失败,量刑证据的收集问题关系到司法公正,甚至关系到国民对刑事审判的尊重信赖或贬抑轻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现实语境下,探索在量刑证据收集制度中强调检察官客观义务、法官澄清义务,以强化控方的取证责任,加强法官的量刑调查,保障辩方的调查取证权,以此促使量刑证据收集工作的良性发展,通过控、辩、审各方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有利于量刑证据收集的生态圈。本文首先从量刑证据的本质入手,文章指出,量刑证据必须是在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来探讨的,而且量刑证据的考量必须与刑罚的目的相一致。因此,量刑证据是指在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法院对被告人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反映行为人罪行轻重以及再犯罪可能性的各种信息载体。接下来,文章从控、辩、审三方参与量刑证据收集的现状入手,考察目前量刑证据收集的现实困境并分析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控方(检察机关、侦查机关)在参与量刑证据收集上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辩方(被告人及辩护人)在参与量刑证据收集上具有被动性,审判法官在参与量刑证据收集上具有消极性。究其原因,受我国刑事审判“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侦查决定型”诉讼模式的影响,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养成了“重定罪,轻量刑”的习惯,侦查机关往往忽略了对量刑证据的收集,还是按照传统观念的“老路”去收集相关证据材料,致使侦查机关的案卷笔录具有天然的缺陷,量刑证据严重不足,检察机关又未落实客观义务,对侦查机关的量刑证据收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审查起诉时没有严格审查量刑证据,放纵了侦查机关对量刑证据的忽视。而量刑辩护又未得到有效开展,使得被告人很难在量刑证据的收集上有所作为。另外,中国法官对量刑证据的态度仍然是消极的,未履行其澄清义务。就这样,量刑证据的收集是在如此的恶性循环中进行的,现实中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变成了这个模样:控辩双方仅仅围绕案卷笔录中的几个量刑证据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控辩双方轻描淡写的几语就结束了量刑事实的调查,映射出我国量刑程序已濒临过场化的实质。最后,文章试图在现有的制度平台上,针对量刑证据收集的困境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第一,要强化侦查机关的取证责任;第二,要落实检察官客观义务;第三,保障辩护方的调查取证权;第四,适度保持法官澄清义务。通过“强化一个责任、明确两种义务、保障一项权利”来强调控、辩、审三方在量刑证据收集上的职责,促使这个“朋友圈”一起发力,形成一套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的量刑证据收集制度,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其他文献
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尽管方法多样,但也存在许多共同的特点和趋势。研究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对健全与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汉语课堂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有声语言的表达,同时也不能忽视体态语的运用技巧。但实际上,体态语作为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创意产业的概念率先出现在英国,我国最早使用此感念的地区是台湾。进入21世纪初期,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消费能
作为一种新型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同步纤维磨耗层技术结合同步施工工艺和纤维稀浆混合料冷拌工艺,采用专用设备使乳化沥青粘层洒布、纤维稀浆混合料冷拌及混合料摊铺三种施工工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对降水和回灌进行相应设计,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来满足施工地下部分的要求,抽取的地下水回收后,用于
网络团购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由专业团购机构将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零散消费者集合起来,向厂商进行大批量购买的行为。也可由消费者在团购网站上发布产品团购信息,自行发起并
目前我国高校现代化管理中比较重视班级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建设,现代计算机统计技术的应用为班级学风评估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高度灵敏、精确快捷的工具,可以通过控制自变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主创新的地下水回收再利用方法,即建立消防水箱和消防泵房,将部分地下水集中回收,再泵送到现场用水点,使得整个工程施工期间除饮用水外的消防、降尘、车辆冲洗、
数年前,我们曾为使用移动终端支付几百元惴惴不安,而今手机钱包的普及却是曾经的“天方夜谭”。众筹自2011年走进中国,从前期的疯狂逐渐进入理性的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它
本篇深度报道通过体验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纪实报道的写作方法,探究以搬运工个案为代表的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以采访对象在北京的生活工作为主线,描绘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