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儿童社会比较对博弈游戏中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心理理论的调节作用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通牒博弈是研究公平的经典范式,个体分配行为的公平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被试的人格、认知发展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博弈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博弈双方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有些人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不会注意公平与否,只有当与他人比较时,他们才会考虑自己的资源收益是否公平。社会认知角度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比较与个体认知加工过程密不可分,需要觉察、认知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状态。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4-8岁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和在最后通牒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探索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社会比较以及公平分配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探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对社会比较和儿童博弈游戏中公平分配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实验选取4-8岁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共175名被试,实施心理理论的两种错误信念任务以及最后通牒博弈任务,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显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最后博弈游戏任务的研究发现,儿童公平分配行为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社会比较对儿童分配公平行为的影响显著。当儿童进行上行比较或者进行下行比较时都会影响儿童公平分配行为:进行上行比较对提议者最大分配值产生显著影响;进行下行比较对响应者最小接受值产生显著影响。(3)儿童心理理论、社会比较与公平分配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最大分配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最小接受值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比较与最大分配值和最小接受值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影响其在博弈游戏中的公平分配行为,在社会比较和公平分配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未通过心理理论的儿童,社会比较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的影响不明显;通过一级错误信念的儿童,社会比较会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二级错误信念的儿童,社会比较会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极其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社会比较会显著影响4-8岁儿童博弈任务中的公平分配行为,社会比较对儿童博弈任务中的影响是建立在儿童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觉察和评价的心理理论发展基础上,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在社会比较对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非达西渗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数值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即差分方程,通过求解和编制相应的软件,模拟了不同紊流条件下的井底压力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期促进社交退缩儿童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结合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对4种主要的干预方法,即社会技能训练、同伴介入法、自我
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政治文化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农村的和谐与现代化。为此,我们需要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完
为了解有水体压力供源的(或称有边水存在的)圆形油藏的压力动态变化,为小型断块边水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利用网格自动划分技术,通过有限元计算解决了均质圆形定压油藏
在Wiggins针对达西流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低速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为IPR曲线方法在低渗、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根据所建立的IPR方程,探索了利用多个生产数据或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