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泄洪消能一直是水利工作者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在枕头坝水电站中,其泄水建筑物采用闸墩式泄洪闸,且与电站厂房共同布置在主河床。下游采用消力池底流消能工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泄洪消能一直是水利工作者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在枕头坝水电站中,其泄水建筑物采用闸墩式泄洪闸,且与电站厂房共同布置在主河床。下游采用消力池底流消能工形式,并分为左、右两个消力池,中间设由施工期纵向围堰改建而成的分隔导墙。同时该枢纽工程存在上游水头不高,下游河床及河岸抗冲刷能力较差、下游难以形成足够淹没水深、闸孔出流不对称、下游河道条件复杂等难点,消能防冲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针对其消能工结构方案进行优化研究。 本文首先结合枕头坝水电站实际布置方案及工程特点,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下游泄洪消能措施进行了研究。文中共提出了五种消能结构方案,其中方案一采用斜式尾坎消力池结构,方案二采用复合齿形鼻坎消力池结构,方案三采用梯形直坎消力池结构,方案四采用直坎消力池结构,方案五同方案四类似,但将消力池底板降低2米。模型试验数据表明:方案四整体上相对较好,且施工简单,经济成本也相对较低,但缺陷是消能率不高,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物理模型试验费时费力的问题,文中改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枢纽泄洪消能形式做进一步研究工作。且为验证采用商用流体计算软件 FLUENT进行计算的可行及可信性,文中对比分析了方案一与方案四在数模与物模两种研究方法下得到的泄流过程中各种水力学参数数据,其中包括水面线、水面流态及流速场信息。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数据同模型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证明数值模拟采用的模型合理,方法正确,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便捷的途径。 最后文中根据目前低佛氏数电站消能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三种添加不同辅助消能工的结构方案,并通过对各方案下泄流消能过程中的三维数值计算结果,预测了流场内各种水流现象、水流结构,分析了各种消能形式的合理性。同时文中也将各改进方案与相应物理模型试验方案行了纵向比较,结果表明采用T形墩或趾墩+前墩+尾坎的消能形式在消能率方面较有优势。
其他文献
好氧颗粒污泥成为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在SBR和连续流两套系统,采用不同来源、不同特性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探索不同接种污泥对于
钢框架是钢结构中的一种基本体系。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计算长度系数法和假想荷载法对钢框架进行稳定设计。本文研究了这两种稳定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对它们进行了讨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时填方路堤震陷下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路堤震陷
目前,组合结构一般是指由钢材(包括轧制或者焊接成型型钢、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结构,统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结构由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发展而来,因此组合结构具有钢结构
黄河三角洲是年轻陆地,广泛分布着以低液限粉土、含砂的亚粘土、粉砂土为主的沉积土,工程性质差,有些地区甚至是欠固结土,为减小高填方路基等上部建筑物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往
相比于圆钢管混凝土,方钢管混凝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工作一直处于落后位置。半刚性连接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以较高的强度、优越的抗震性能及较短的施工周期和良好的综合经济
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其支撑结构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对风电支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对支撑结构安全性的分析大多停留在设计、施工或正常使用的某一阶段,没有以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其整个生命期的安全性进行完整的分析。本文以全生命周期这一概念作为主线,结合安全事故,将支撑结构从设计、施工到正常使用整个生命期的安全问题,应用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1)设计阶段:结合工程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隧道在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营效率、减少交通事故、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
亚塑性本构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岩土材料本构理论。大量研究表明亚塑性理论较弹塑性理论更适用于土体应力-关系的模拟,对亚塑性理论的研究对于岩土材料本构模型的发展有重要的意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浅埋隧道将直接牵涉到城市环境及其规划布局、围岩软弱和地下管道影响等对一系列突出问题。城市浅埋隧道围岩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