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健康社交媒体(Mobile Healthcare Social Media,MHSM)是移动设备和移动通讯技术创新性结合,为联结专业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者和健康信息需求者而创建的,用以提供必要的健康信息、日常保健科普、潜在的疾病预防、健康干预(健康记录、运动记录等)等健康服务的媒体平台。社交媒体作为公众、病患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分享和信息交流的渠道,是信息主体社交关系的网络延伸。移动健康社交媒体连接了病患使他们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共享健康信息,连接了病患与医生、专家以实现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大众、病患和医疗健康专业人员健康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工具与渠道。然而,技术环境变化、信息环境复杂对用户使用移动健康社交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用户需要自主地探索和挖掘系统功能潜力,主动地适应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的预设功能,以更高效地进行信息活动。本研究将信息分享行为作为用户适应性使用信息系统的一种目标导向,探索用户如何从自发认知模式向自觉认知模式转变,打破使用惯性,主动适应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的社会结构以提高信息分享绩效。因此提出“适应性信息分享(Adaptive Information Sharing,AIS)”这一概念。适应性信息分享是指个人主动选择以不同方式(如确认、保留、合并、替代、放大、对比、限制或否认等)适应信息技术的社会结构来从事信息分享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以信息分享为目的的适应性信息技术使用。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是伴随着用户与信息系统交互而产生并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特定的技术环境中,用户对系统的适应性使用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以适应性结构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环境下,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及其具体形态;以认知转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全面探索用户从事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的前置动因及其后向作用。理论上,推动了信息分享行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促进适应性结构化理论在信息行为层面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实践中,有利于优化移动健康社交媒体中信息分享相关的功能设计,改善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分享效果,提升信息分享效率。同时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健康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论文的主体结构包括引言和正文共八个章节。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计划、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一章对本研究所依托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适应性结构化理论、认知转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控制信念和情绪等方面相关研究,为研究展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第二章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社会结构剖析。采用案例分析和日记法相结合,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国内移动健康社交媒体代表性平台“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微博号的社会结构,为构建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高阶模型奠定基础。第三章为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影响机制探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进行扎根分析,探测适应性信息分享的前因构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获得7个主范畴,并依据相关理论文献调研结果梳理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影响机制扎根理论模型。第四章为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首先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及其两个核心观点“适应”和“结构化”,结合社会结构剖析和扎根分析结果构建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高阶模型,由两个一阶变量反映:开发性使用以分享信息(exploitative use for information sharing)和探索性使用以分享信息(explorative use for information sharing)。开发性使用以分享信息是指使用更多系统功能以提高信息分享效率,探索性使用是改变当前在用功能的使用方式,尝试以创新方式使用系统以分享信息。然后结合移动健康社交媒体适应性信息分享影响因素扎根分析结果,以及认知转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控制信念及情绪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本文研究模型。第五章为移动健康社交媒体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验证。首先结合已有研究和本文研究情境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检验测量模型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信度、效度检验,以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其次,在测量模型有效基础上检验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最后检验控制信念层面的研究变量IT创新使用能力和便利条件对模型的调节作用。此外结合问卷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对前因变量多重交互作用进行解释。第六章为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及其影响的感知差异。对两种不同形式的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进行均值比较,结果显示用户对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不同维度存在感知差异。同时基于样本特征(年龄、性别、学历、职业、使用经验等)对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均值差异进行比较,多角度地揭示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及影响变量的均值差异分布规律。第七章为研究结论、理论与实践启示、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